据了解,国内部分企业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进行了自主创新:在玄武岩连续纤维及其制品生产技术上,我国可连续生产5.7微米的连续玄武岩纤维,已居世界前列。浙江石金玄武岩纤维有限公司在浙江横店建成了年产能2000吨的高端玄武岩纤维生产厂(迄今全世界玄武岩连续纤维产量不足4000吨),该生产线采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电熔炉生产技术,已经于2008年12月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列入新增的产业化投资计划。此外,该公司还为加拿大提供了汽车制造用SMC无捻粗纱。
我国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已综合多项先进技术进行创新,建立了世界上迄今最大的年产能10万吨的玻纤池窑,采用了纯氧助燃技术,通道纯氧助燃为国际首创。巨石集团有限公司在其生产线上采用电脑控制,实现生产全线物流自动化,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追赶中突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复合材料原材料的质量差距,是造成我国复合材料产品特别是高端技术产品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自台湾强化塑胶协进会的专家赵珏介绍,丹麦LM公司是全球风力发电最大的集团,具有25年的生产实践经验,LM公司目前生产最长的叶片为61.5米,是全球最长的叶片,重量为17.7吨,材质为环氧基玻纤增强复合材料,叶端等处采用碳纤,已安装在芬兰REpower公司的5兆瓦海上风机上。
在6月26日,世界上第一架设计为可昼夜飞行的太阳能环保飞机亮相瑞士,该飞机最特别之处就是由超轻碳纤维材料制成,翼展达63.4米,相当于空客A340型飞机,而重量却仅相当于一辆家用轿车。之前世界上还从未有过尺寸如此大而重量如此轻的飞机。
重庆通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专家钟方国认为,随着发电机功率的增大,叶片长度不断加长,因此必须使用先进的材料来减轻重量,以达到轻质高强和高刚性。这使得轻质、高强的碳纤维在风力发电应用上不断扩大。
在碳纤维方面,钟方国透露,国外正在从原材料、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求尽快降低碳纤维的成本。
而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的碳纤维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当于国外70年代中、末期水平,与国外差距达20年左右。国产碳纤维的主要问题是性能不太稳定且离散系数大、高性能碳纤维太少、品种单一、规格不全、连续长度不够、未经表面处理、价格偏高等。
记者从中国复合材料工业协会了解到,为了打破国外对高性能碳纤维的垄断,满足国内需求,中国航天四院利用现有技术,适时进行了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项目开发。7月初,高性能碳纤维产品在航天四院康本公司成功实现碳化,碳纤维工程生产线全线贯通,在实现稳定化生产的基础上,该公司将投资2.1亿元建设1000吨/年碳纤维产业化项目,预计2010年底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