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位于酒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厂区内,一派欣欣向荣的生产景象。一支长达45米、7吨多重的风机叶片,正由两台大型吊车同时吊装至平板运输车上。
“这是今天出厂的第4个叶片,像这样的风机叶片,每天要出厂15个。”公司财务经理马金源说道。吸引中材科技这样的国内顶尖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来到戈壁腹地的,不仅仅是甘肃河西地区丰富的风光电资源,更重要的还是优越的税收政策环境。从2009年至今,企业累计获得的企业所得税减免达2211多万元。
随着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和以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显著特征的经济新模式的实施,我国新能源产业建设也进入了加速发展期。截至2015年2月底,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其中,甘肃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053万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以酒泉、嘉峪关为中心的河西地区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 576万千瓦,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2015年第一季度,甘肃电网总发电量270.58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达到了34.40 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达26.72%;光伏发电量1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达15.4%,清洁能源总装机容量已经占到了甘肃统调总装机容量的60%。以风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税收优惠政策所发挥的强大导向作用。
早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伊始,国家即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6年,以《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显著加强,特别是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的转变,给新能源生产企业带来了重大利好。从2009年1月1日起,允许企业在计算增值税时将当期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一次性全部抵扣,内资新能源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率大幅下降。2013年以来,国家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9 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加上已有的公共基础设施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按15%税率征收等优惠政策,新能源产业建设迎来了政策优惠的叠加释放期。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至2014年,甘肃省国税系统共计为74户(次)风力和光伏发电企业即征即退增值税5965万元,为208户(次)风力和光伏发电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87790万元,占同期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总额的9.3%。在优惠政策激励下,新能源产业在甘肃河西地区不断发展壮大。
“作为一家光伏设备制造企业,我们来到嘉峪关投资建设光伏电站,主要目的是扩展业务范围,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中利腾晖(嘉峪关)光伏发电有限公司财务经理说道。这家总部位于江苏常熟的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在嘉峪关市投资建设的装机容量100兆瓦光伏电站已经投运4年。据统计,仅2013年,该企业就获得了7330万元企业所得税减免。
如果说税收优惠政策为甘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预期利好,那么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则是把这种预期切实转化为企业的现实生产力。面对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势头,甘肃省国税系统积极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甘肃新能源产业发展大战略布局中,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为全省新能源产业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全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资料齐全、数据准确、政策合法的前提下,我们最大限度地简化了办税流程,努力提高办税效率,为风电企业开辟了办理减免退税的‘绿色通道’,让企业更加快速便捷地享受到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瓜州县国税局副局长杨崇旭告诉记者。
得益于先发优势,甘肃河西地区的新能源产业已经迎来税收贡献期。截至2014年底,仅酒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各类在建项目就达4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 277亿元、工业增加值62.75亿元,实现各项税收收入达3.37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到2.68万人。
放眼未来,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下,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上的甘肃新能源产业必将乘着税收东风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