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电体系而言,中国迫切需要确定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和生物质能等重新整合的具体结构调整问题。上述计划没有确定可再生能源对传统能源的可控制的替代转型战略问题,它说明中国在新能源的发展目标方面是模糊的,这是改革之大忌,发展之所戒。
从输电体系而言,上述计划仍确定以高压、特高压输电运行体系为主,没有涉及到营建超导示范工程,它说明了中国在新能源的战略管理方面存在着盲区,这个战略缺憾必须立即修补。
我们确定的电网体系仍然是发展高压、特高压输电运行体系,没有确定以超导和纳米材料以及智能电网改进输电损耗问题。笔者估计2008年全国社会用电总量总量近3500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左右,根据中国输电损耗率约为8-9%计算,这就意味中国每年电量线路损耗高达2000亿度,相当于几个今年开工的、投资1200亿元的福建福清、浙江方家山、广东阳江三个核电站10台百万千瓦级机组。相当于用中国十年的电网损耗就解决了电网营建问题。
从供电、用电而言,这个计划也缺乏建立分布式能源和智能电网管理的战略转型安排,在供电、用电的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
其二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主要包括2009年将继续推进“上大压小”,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1500万千瓦,同时加快大型、高效、清洁燃煤机组的建设。采取措施解决小煤矿小、散、乱、差等突出问题,促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要继续加强国家规划的13个大型煤炭基地建设。2009年新开工建设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腰古和山东荣成等核电站。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鼓励加快风电发展的政策,加快我国西南水电开发,加快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发展。力争用10多年时间在甘肃、内蒙古、河北、江苏等地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争取实现2020年风电装机规模1亿千瓦左右。
这个计划初步勾勒了我国以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的转型问题,但是,对于现有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清洁使用缺乏战略前瞻性和改造计划,倘若不能有效地解决煤炭的清洁使用问题,就不能说中国能源结构实现了重大调整。
其三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利用海外能源资源。
主要包括加强国际能源对话交流,扩大海外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加强能源资源战略储备。具体而言,利用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回落的时机,增加油气资源的进口。抓好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中哈二期石油管线建设,积极推动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设工作,提高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程度。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二期基地规划已经完成,库容将达到2680万立方米。推进商业石油储备,鼓励企业利用闲置的商业库容,增加石油储备。还要建立其他战略能源物资的政府储备和企业储备。
能源外交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投资和市场两个途径进行,其中市场性的国际合作的核心就是建立全球能源定价机制中的中国定价体系,我们需要一个以中国为基础、由国际投资者广泛参与的能源现货和期货运转体系,金融海啸为我们建立这个定价体系提供了机遇,我们不应该对这个机会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