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中国风电行业的发展一直保持高增长的态势,新增装机容量从2003年的10万千瓦一跃增长到2013年的1449万千瓦,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而2014年风电行业发展更加迅猛,新增风电装机量刷新历史记录,据统计,全国(除台湾地区外)新增安装风电机组13121 台,新增装机容量23196MW,同比增长44.2% ;累计安装风电机组76241 台,累计装机容量114609MW,同比增长25.4%。
后市场业务发展潜力巨大 大数据利用成为竞争核心
面对如此良好的行业发展态势,风电后市场时代也悄然来临。众所周知,风电机组的质保期一般是5年,如果按此计算近几年将会有大批的风电机组出质保期,出了质保期的风机,业主如果要维护就需要额外付相关费用,这让相关企业嗅到了巨大商机。不但如此,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比如风电场后评价、数据分析与检测、质量认证等也在摩拳擦掌准备分食后市场这一新兴战场的红利。
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概念热词的涌入,风电后市场业务方面,各大企业公司正在抢占互联网技术高地,用互联网的思维,将大数据的收集分析逐步实现互联网化、智能化,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升效益。基于大数据的后市场服务将成为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这些后市场业务是怎样运用大数据的呢?
在运维服务方面。大数据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对气象报告、地理空间、卫星图像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的数据分析上。基于监测和数据挖掘技术的大数据运维系统可将小故障造成大问题的隐患及时消除,同时制定科学运维策略,提前在人员安排、备件供应、检修节点等方面做出合理安排,大大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发电效率。
随着风电运维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相关服务正在朝着预防性、预测性的方向发展,海量数据分析系统的提前预测,让未来的风机如同智能机器人一样,也会朝着认知计算的方向逐步前行。
在风电后评价阶段。项目后评价主要指在项目已经完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对项目的目的、执行过程、效益、作用和影响进行系统的、客观的分析和总结的一种技术经济活动。而在对运营项目的评估过程中,无论是对企业提供的数据还是实地考察的数据,都要做一个很详细的项目评估,总结经验,找出问题,知道后续项目的决策,其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投资决策。
大数据的运用主要集中在对实际运行情况和预期目标的数据分析上。通过对比考察项目投资决策过程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发现问题查明原因。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将发电项目后评价信息反馈到未来风力发电开发项目中去,改进和提高拟建风力发电项目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同时为国家风力发电发展计划和支持政策的制定及调整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