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称,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各个产业链缺少系统的的标准规范也是掣肘整个产业全面快速发展的原因。
据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蔡继峰介绍,目前,中国虽然制定了部分前期工作技术标准,但还未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在工程勘察、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和维护方面缺乏技术规范,难以对工程全过程实践实现有效指导。
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处处长谢宏文表示,海上风电选址需要考虑空中及水面航道、雷达影响范围、海洋功能区划、港口码头、锚地、自然保护区、滩涂围垦及养殖、军事用海等。海上风电开发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认识不统一,加大了前期协调工作的难度。据悉,仅海域使用论证使用许可、海洋环评、通航安全论证即需要2年以上。
另外,缺乏科学的招标权责机制也制约了海上风电发展。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由国家能源局主持开展,按照有关规定,海上风电项目招标后,还需要经过国家海洋局、交通运输部以及国家海事局等部门的核准,最后上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因此,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多头审批难题。
□ 相关新闻
大型海上风电吊装设备成功国产化
本报讯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和南通润邦重机有限公司合作承担的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面向海上风电作业的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通过验收。据悉,通过该项目的研发,我国大型海上风力发电关键设备成功实现国产化。
经过3年的研发和自主创新,项目研发团队掌握了起吊重量达800吨的海上风电工程超大型多功能吊装设备的研发和制造技术;生产出一套由桅杆、回转平台、吊臂等部件组成,具有海洋管桩基础施工、风电设备吊装等多种功能的整体装备。该装备吊臂全长118米,工作半径最长可达73.5米,起吊能力最大可达800吨,综合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此前,我国专业海上风电大型吊装设备完全依赖进口,风电场施工以租借设备为主,安装成本高成为制约海上风电事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该装备的国产化大幅降低了海上风电工程装备投资成本,并使我国在高端海上风电起重装备领域拥有了民族品牌。据了解,国外同类产品售价达几亿元,而该产品的价格仅为七八千万元,为国外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王拓)
海上风电“风头”正劲
六大总装维护基地全部投产
本报讯 日前,中船重工海装江苏海上风电基地首台风电机组下线。基地主要面向国内海上风电市场和海外高端市场,具备年产50万千瓦机组的设计生产能力。至此,海装风电拥有的重庆、内蒙古、新疆、云南、敦煌、江苏六大总装维护基地全部投产,年产能超过300万千瓦,在行业内形成了完整产业链和配套能力,具备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海上、陆上风电设备的可靠供货能力。
在此之前的2014年12月30日,龙源电力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扩建工程200兆瓦获得江苏省发改委核准,项目位于江苏如东环港外滩海域,总装机容量为20万千瓦,拟安装50台单机容量4兆瓦风电机组。在江苏省列入开发建设海上风电项目中,龙源电力已有5个项目总容量计94.92万千瓦,占比高达27.2%,遥遥领先于其他发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