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各类全国性可再生能源会议纷沓而至。记者观察发现,这些会议在探讨行业前景的同时,都绕不过一个交集——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发放问题。业内预计,今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缺口将达300亿元以上,若得不到有效解决,本已严峻的可再生能源补贴拖欠将持续恶化。与此同时,本报记者日前获悉,光伏及风电上网标杆电价即将于明年1月起逐步下调。在此背景下,按时、按量发放可再生能源补贴的必要性进一步凸显。
“雪上加霜”的是,当前煤电价格下调预期强烈,火电与新能源电价差距进一步拉大几成必然,势必将推升传统能源的使用。在此背景下,有专家担心,不排除短期内传统能源“逆替代”可再生能源的可能,进而降低或抵消国内已经取得的节能减排效果,最终深刻影响能源结构调整的大战略。
“逆替代”危局
随着巴黎气候峰会日益临近,国内节能减排压力只增不减,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替代能源”角色的转变也日趋明朗。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国内能源结构调整效果正在显现。以煤炭为例,国内煤电占比已经从几年前的80%下降到75%,今年的比例有望降至73%,甚至更低。受煤炭市场不景气影响,煤价自2012年5月以来持续下跌,未来煤电上网电价仍存较强的下调预期。”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在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传统能源价格走低,客观上将再次拉大火电与风电、光伏上网标杆电价的差距,这相当于增加了新能源的利用成本,火电在价格方面有了更多比较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警惕短期内发生能源利用的逆替代。”
据记者了解,国内能源“逆替代”已有先例。去年六月,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九连跌”,大部分低端微利的企业在短期内放弃清洁能源,重新改用传统能源。如今,煤电价格下调预期强烈,这一现象重现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若用户不受强有力行政约束且各能源可以自由转换,从成本角度看,最佳选择无疑是便宜的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刘满平介绍,“逆替代”现象在用能大省较为突出,这种效应不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环境污染治理。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业界对清洁能源的贡献仍存在认知差异,习惯于计算清洁能源的有形价值,只关注到清洁能源得到补贴,却没有认识到清洁能源对环境的巨大贡献。“如果有成熟的碳交易和碳税征收平台,清洁能源对环境的贡献是可以用数据直观呈现出来的,而化石能源的规模化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巨大,并且化石能源的消耗也是不可持续的。”曹仁贤指出,“就像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能源成本的上升也是必然的,这是个痛苦的选择,但要理性看待,从长远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需要给清洁能源发展留出空间和耐心,西方国家也并没有因为化石能源成本的上升或下降,使得清洁能源失去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