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风电设备 >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2009-08-01 来源:中国风电材料设备网 浏览数:6832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力一般
    目前,国内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商已进入风电设备行业,国外主要风机制造商也已在国内设厂,我国该行业已经基本没有较大威胁的潜在进入者。但是,由于我国风电行业快速发展、风机制造业高速增长,仍有相当多的其他企业垂涎于该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想进入风电设备制造业。由于风机制造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并有一定的政策壁垒(在特许权招标中要求具有消化吸收引进技术能力)。因此,潜在进入者并不会对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构成较大的威胁。
    3.替代品的威胁力较弱
    近年来,风电的成本呈现持续下降态势,每千瓦时风电成本由20世纪80年代的20美分下降到现如今的4美分左右。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风机制造中规模效应的发挥,风力发电成本仍具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预计到2010年,风力发电成本还可以下降30%,已经接近常规能源成本。
根据我国能源发展战略,我国未来将逐步优化电力装机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逐步缩小火电等化石能源发电在我国电力装机结构中的比例。但是,太阳能和生物质发电在我国刚刚起步,要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则会存在较大的技术瓶颈和过高成本的难题。因此,短期内风力发电将是最具商业化条件的替代能源,风电设备制造业面对的替代品威胁力较弱。
    4.下游需求影响较大
    目前,国内风电场的投资主体以国有大型电力集团为主,较为多元化,许多投资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由于风电机组占风电项目总投资的70%,因此风电场投资商对风机价格应该说非常敏感。
    为了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风电,国家发改委从2003年起推行风电特许权项目,每年一期,通过招标选择投资商和开发商。在风电特许权招标中,投标商的实际投标价格是从自身的发展策略制订的。但一些投标商为了抢占风电场资源,以亏损的价格中标,导致风电上网电价过低,整个项目亏损,进而导致风电场运营商不具有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将损害上游的风电设备制造业。
    5.关键零部件瓶颈制约严重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刚刚兴起,产业链发展并不是很完善,风电整机制造受关键零部件瓶颈制约较为严重。兆瓦级以下的风力发电机组主要零部件已经实现了国产化,并且可以批量供应。但兆瓦级以上风机的核心配件仍然存在较大缺口,本土厂商生产的部件质量上还不够可靠。此外,钢铁、铜线、碳纤维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使得风电机组成本下降趋缓。
    (二)我国风电设备市场供需分析
    2010年我国的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1亿千瓦,也就是说从2011年到2020年将增加8000万千瓦,平均每年新增800万千瓦。目前国内风电整机制造业仅金风科技、华锐、东汽、上汽4家企业的年产能就在800万千瓦以上,这意味着其他60多家风电企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且这还不包括国际风电巨头。据统计,我国风电整机制造企业超过70家,风叶生产企业达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接近100家,从企业产能计算,已远远超过市场容量。
    (三)中国风电设备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2008年新增市场份额:中国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占75.6%。华锐风电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22.5%,内资与合资企业产品的29.7%。外资企业产品占24.4%,丹麦Vestas的份额最大,占新增总装机的9.6%,外资企业产品的39.3%。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我国风电产业最新发展现状分析
阅读下文 >> 我国风电产业运营模式分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146&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