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价格制约。⑴成本高,风险大。由于现阶段我国风力发电设备75%左右依赖进口,又由于大型风电项目通常建立在电网薄弱的边缘地区,处于电网末端,必须建设与风电发展相配套的电网。这样,较高的风电设备成本和电网建设成本就决定了风电上网价格相比火电每度高出50%左右。较高的电价阻碍了风电消费,进而导致发电机组不能满负荷运转。⑵市场保障机制不完善。由于风电价格相比火电较高,消费市场拓展缓慢,市场狭小,无法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从而使风电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力。
2.3技术制约。⑴风电技术研发和设备制造能力与风电发展水平不相符。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水平,是风能利用产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衡量标准,但我国在这一技术上一直处于落后位置。目前我国的风电企业还停留在中低端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水平上,而国产兆瓦级变速恒频机组仍在研制,兆瓦级叶片、齿轮箱和发电机只是小批量生产。而且还没有合适的风电机组的测试和认证体系,风电机组配套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较低。分析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实际走的是一条从带料加工到合作生产或购买国外许可证进行组装的技术路线,风电系统工程研发制造能力弱,风电产业链发育不完善,关键零部件产能不足,大型风电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现有制造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市场对技术的需求。⑵风电设备技术滞后,影响长远发展。目前,我国使用的设备大多是单机容量为1.5兆瓦,2兆瓦的设备还在研制中,相比之下,德国、西班牙、丹麦等国普遍采用的是单机容量为2-3兆瓦的设备,4-5兆瓦的风电机组也已面世。而要建造现代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肯定要使用单机容量为2兆瓦以上较先进的设备,不然一旦技术得到突破,就将使现有机型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企业就会陷入“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之中。⑶风电发展缺乏专业级的复合型人才。风机作为一种复杂的疲劳测试机械,技术维护存在很多实际的难题。目前,风电技术研发和管理人才严重不足,风电产业缺乏从设计、制造、安装、调试及运营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2.4政策制约。⑴政策激励不够。近年来,我国在鼓励新能源发展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激励机制,明确了加快发展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制定了中长期总量目标与发展规划。但目前国家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各级政府对新能源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还远远不够。⑵增值税的转型影响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全国实行的增值税转型,将对风电产业的发展带来消极影响。因为适合风电产业发展的地区,大多是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有些荒山丘陵地带,“西北风”几乎是唯一的资源,风电产业发展甚至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增值税转型后,这些地方政府的财税收入就会减少,发展风电的积极性将会降低。⑶政府对风能资源测评不够准确。事实上,受自然环境中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风电场建设可行性研究中,估算的发电量均高于实际发电量。许多国有大型开发商和地方政府只注意增加风电装机容量,扩大规模,却不考虑风资源是否充足,在政绩意愿的驱使和市场份额政策的“逼迫”下,盲目发展,也是风电科学发展的不利因素。
3、对风电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面对国内大干快上的风电产业局面,中国工程院专家指出,中国风电的发展速度快得令人担心,“这需要警惕,风电不要成为新的形象工程”。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可再生能源的负责同志也表示,超乎寻常的发展后面隐藏着不小的风险。如何应对和解决目前出现的这些问题呢?
3.1电网先行。电网安全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要改变当前电网较为薄弱的现状,当务之急就是要统筹考虑电网建设。发展电网,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注重自主创新,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特点的电网发展技术和发展模式。就目前而言,超导电缆输电技术是一门较为先进的技术,是从根本上为降低电力系统损耗、提高电网系统输送能力、有效限制故障短路电流、提高电网的安全性和改善电力系统动态特性而开拓的新技术途径[3]。建设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能力的超导电网是克服常规电缆远距离输电时对高压电缆依赖的唯一途径,是21世纪人类不可能不圆梦的电力生产方式[4]]。超导电网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污染少等特点,采用超导电力技术,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单机容量和电网的输送容量并大大降低电网的损耗,而且还可以明显改善电能的质量、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电压等级、提高电网的安全性、降低电网的占地面积和电网的造价及成本,从而为电网向高效安全和超大规模方向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超导电网非常适宜在我国使用,如从内蒙古—上海通过传统的输电方式输电至少需要500千伏的电压,但是,通过超导电缆就可使用220伏的电压输送,既安全又高效。因此,从长远发展目标看,为保证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场风电的安全输送,解决风电入网难的问题,就应该架设超导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