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经济危机后,玻纤企业为了渡过难关、维持企业正常运营,纷纷采取了降低价格赢得市场的销售策略。大宗玻纤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其中中碱纱和池窑无碱粗纱降幅较大,较危机前,每吨下降达3000元。但是,深加工产品、具有特种性能产品的价格依然坚挺,例如化工短切纱、风机叶片用纱、单丝涂塑窗纱等。由此可见,经济危机只能给同质化的普通产品带来创伤,一些有特色的玻纤产品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强,可以说化危机为动力,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全行业抵御危机的资本。上半年,受价格因素影响,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262.2亿元,盈利水平同比虽有60%的负增长,但依然保持利润总额7.5亿元。进入3月份,出口数量及金额有小幅回暖迹象。国内玻璃纤维产品价格6月份开始上扬,细纱、粗纱每吨上涨300元,但大宗产品价格仍处于成本临界点。上半年池窑企业处于亏损状态,玻纤深加工企业略有盈余。
4、企业主动减产,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
经济危机爆发后,玻纤的产量和市场需求出现了反差,库存积压增多,企业采取了停窑冷修、推迟在建项目点火期等措施,以保证资源和财产损害降到最低点。2008年,我国拥有池窑62座,其中中碱窑7座,产能228万吨,其中:无碱207万吨,中碱21万吨。到2009年6月,企业主动减产,即停窑冷修、推迟点火的窑炉产能达48万吨,上半年,除山东光力士的一座3万吨中碱窑点火外,其他窑炉仍处于待机停窑状态。
上半年,坩埚法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萎缩,坩埚法的产量20万吨。已历时一年多的这场危机,虽然寒冬已过,但摧枯拉朽般席卷全球,大企业受到了重创,中小企业不免伤痕累累,元气大伤。小玻璃球厂、坩埚法企业不得面临关、停、并、转的局面。一些有实力的玻纤大厂,如桐乡巨石关停了所有坩埚法窑炉,集中力量搞好粗纱精品和新产品的开发,重庆复合、泰山玻纤大力调整产品结构,限产停窑。江苏九鼎,逆势而上,抓住了机遇,昂首挺入新能源领域,誓言要在五年内打造100亿风电工业园,实现风电产业与玻纤产业的完美结合。
另外,防火玻纤制品,过滤材料,玻纤绝缘带、绳,土工格栅,多轴向织物和单丝涂塑线已成为产业链延伸的新方向。
二、2009年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势
我国玻纤行业年内将逐步走出低谷,四季度产能预计全面恢复。销售价格逐月上扬,外销比例控制在总量50%以下。开拓国内玻纤应用市场已成为行业共识。发展玻璃纤维制品深加工业,延伸产业链,为中小玻纤企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谁先占得商机,占领制高点,谁就是最后的赢家。寻找商机不易,占得商机更不易。商者乃智商者也,中国玻纤行业造就的大批企业经营管理技术人才,面对危机采取的决策,后人会自有公论。
1、池窑陆续恢复生产,产品结构更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