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记者从业内获悉,国家发改委于17日召开听取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电价的意见建议。根据会议通知,参会的部门和企业包括财政部经建司、能源局新能源司、华能、大唐、华电、国家电投、三峡集团等。
此前行业内流传的意见稿全称是《关于调整新能源标杆上网电价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意见稿提出,将下调风电、光伏补贴力度,其中三类地面光伏标杆电价下调幅度降幅在23.5%~31.2%之间,分布式发电项目的补贴标准也计划大幅下调近四成,远远超过行业预期。
一段时间以来,新能源补贴将大幅下调在行业内已有过吹风。近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仰哲在讲话中表示,新能源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弃风弃光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财政补贴资金缺口较大。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累计达到550亿元,原有的补贴模式难以为继。决策部门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关于产业发展未来的制度安排和政策选择遇到了现实的挑战。
他说,通过市场进行竞争性配置光伏资源开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并透露正在研究制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绿色证书交易制度,并逐步调整现有的补贴模式,即要把目前的固定电价逐步转变为定额补贴。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政策研究部主管彭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呼吁降价的主要背景是中国电力的整体情况还是供大于求,这是一个市场需求疲软的状态。在争夺市场份额的情况下,火电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导致可再生能源大量被弃掉。
对于弃风弃光与补贴之间的关系,彭澎进一步解释道,“可再生能源附加费无法足额收取。比如全国每年大概有800多亿可再生能源补贴,但是经过电网企业的努力,只能收到600亿左右,那么每年都有200亿的缺口。两年多之后,这个缺口就达到500多亿以上。有缺口会促使可再生能源电价的下调。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技术的进步,成本一直在下降。所以我们支持降低补贴,且希望未来不再有任何补贴。但是降补贴的幅度不要过大,能不能在降一毛五的基础上,逐年下降, 而不是像现在降的幅度还是比较大。”
如彭澎所说,新能源发电成本下降趋势明显。国际可再生能源署6月15日发布的报告预测,由于经济规模的扩大、产业链上的竞争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光伏、光热、陆上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将大幅下降,太阳能光伏的全球平均度电成本2025年将比2015年下降接近60%,从13美分/千瓦时降到5.5美分/千瓦时;槽式聚光光热发电的成本将下降37%,从17美分/千瓦时降至11美分/千瓦时;塔式光热发电成本将下降44%,从17美分/千瓦时降至9美分/千瓦时;陆上风电供电成本将下降26%,从7美分/千瓦时降到5美分/千瓦时;海上风电供电成本将下降35%,从18美分/千瓦时降到12美分/千瓦时。
“现有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都逐渐转为市场竞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促进了电价的下调。很多时候市场竞价发现了更合理的价格,是否继续进行这么大规模的标杆电价的下调,我们持一定保留意见。”彭澎认为,竞价机制还不够完善,希望价格监管部门能够通过完善市场竞价手段充分发现市场价格,而不是搞一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