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公司在风电大规模发展之际,不失时机地抛出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给风电入网定下了不少“硬指标”。国家电网称,这是为保证电力有序接入。但对于风电场运营商而言,此举无疑会进一步增加风电上网难度。
固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问题在于,风电入网的标准应该由谁来制定?国家电网作为企业,必然以营利为目的,其制定的风电入网标准如果成为行业标准,很难说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是促进还是阻碍。因此,国家电网公司试图以自己制定的标准作为行业标准的做法,不可避免地遭到业内诟病。
在国网标准出台前,“上网难”就已经成为制约风电发展的瓶颈。经过前几年的爆发式增长,我国风电产业从设备生产、组装到风电场建设运营,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超过121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但实际并网发电的风机仅占吊装完成的风电装机总量的73%。2008年全国风力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为1432小时,与规划的平均利用小时数2200小时相去甚远。对于大多数风电场来说,这样的利用情况远低于项目可研报告的数值。
按照此前《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电网企业应当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为了支持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发电的上网电价也比传统电源要高。正因为此,国家电网多收一度新能源的电力,就意味着少一些利润,这导致其接受新能源电力入网的积极性并不高。而电网运行“安全高于一切”的要求,又可以很方便地成为国网手中的一道“挡箭牌”,令新能源成为其眼中“质量最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