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风电场造成的地貌或是视觉上的影响,众人的看法存在争论。有人认为是一种景观,有人则认为是一种视觉障碍。
施鹏飞认为,风电对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主要是景观影响。而在江滢的记忆中,自己曾经到内蒙古考察的风电场是一片优美的风景区,“一些原本荒山野岭的地区因为开发风能现在成为旅游地,为当地创造了收入。”她说。
在辉腾格勒草原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内蒙古辉腾格勒风电场成千上万台风车已经取代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酒泉风电场发电之前,这里是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站。
在旅行社的行程中,参观亚洲最大的风力场往往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不过,《科学新闻》记者在辉腾格勒草原随机采访时发现,游牧民说会对草的生长造成影响。大型的风机下面,的确可以看到草的生长比远离风车的地方稀疏。牧民们也反映,有时候羊会从隔开风车田(wind farm)的网围栏中钻进去吃草,被电打死。
对此,一些专家都纷纷表示,风机本身并不会对草地造成影响,对草地的影响主要是在施工期间。“在施工期间对环境、道路确实会有损坏。但是我们正在努力减少,或在法律上给予约束。”上述风能协会理事长表示。
虽然在沙漠、戈壁建风电场会增加成本、缩短风机寿命,但是在专家们看来,风车的坚立、风电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沙漠化治理,也有利于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一举两得。
张秀芝则认为,风是造成沙漠化的重要推手,建立风电场后风机吸收了大量风的能量,对当地沙漠化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变小的风
在电网、电价、技术轮番对快速发展的风力发电进行阻挡的同时,风本身也放慢了自己的脚步。
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评估中心的一项名为“近50年中国风速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的研究发现,近50年来,除河套至云南、广西等风能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风速平均每10年减小0.12米/秒,最大风速每10年降低1.46米/秒,大风日数每10年减少3天。
该文还指出“中国区域城市化发展、测站迁址及测风仪器的变更都对中国年平均风速的长期变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都不是近50年来中国年平均风速呈显著减小趋势的主因;大气环流的变化才是造成中国年平均风速呈显著减小趋势的最可能原因。”
文章作者之一的江滢说:“对于风速变化的相关研究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上述中国风能协会的理事长对此研究有些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该研究采用的是气象台站10m高度的统计数据,由于50年间周围建筑环境发生的变化将会导致风速的变化,所以该结论还有待考证。他建议,采用测风塔或是周围地貌变化较小的气象台的数据进行研究是比较合适的。另外,也可以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气象台站周围建筑对风速的影响。
袁兵表示,企业在对风电场进行选址的时候风速是第一评估要素,“首先要先测风,只有拿到一年的测风记录,才能决定是否可建,如果年平均风速小于6米/秒,估计就做不成了,因为经济效益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年风速有效时间小于2000小时,也是不利于风电场建设的。在小于2000小时的情况下,如果平均风速高,电价较高,再加上CDM的补贴,在这个前提下,可以继续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