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为什么搞智能电网?我特别声明,我个人认为,中国把满足可持续的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放在首要地位。像美国的发展基本区域平稳,每年增长比例大概在2%左右。中国的电力前几年都是10%—15%的速度增长,你拿什么能源替代它呢?替代所谓的常规能源呢?那就要想办法,就要千方百计满足。由此引来一系列问题,电网越大,电压越高,线路越长,安全可靠性就存在问题。现在大家都提倡新能源,新能源目前价钱还是比较贵,让老百姓用很贵价钱的电,老百姓承担不起。所以美国提出要能够承担,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给老百姓提供最经济、最省的能源。中国现在对于电能质量也越来越重视。现在中国电力市场厂网已经分开,将来怎么走还要看,对于竞争的问题也很重要。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发展,我个人认为,只要中国政府下定决心,中国很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我研究太阳光伏、生物质能、风电大概有十年左右时间,我一直在推进这个项目。我认为如果没有智能电网起来的话,最后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是非常困难的,会有很大的问题。
余红光:智能电网胡总已经谈的很透彻。可再生能源接入也是智能电网在全球推进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大家知道风电,以北欧为例,丹麦、荷兰还有好多电来补偿它。德国如果风电比例越来越大,水电用来补偿的容量有限。如果我们用一些常规的电力手段和技术,恐怕很难在现在解决接入问题。如果拓宽一点,把IT的技术也考虑进来,比如电动汽车,今后在考虑解决方案上,一是有效的管理电动汽车接入电网。另外,电动汽车的使用,也为电力系统有非常庞大储能的装置,使得把今后新能源发电和用户的电动汽车关联起来,在当今技术上是可以做到的,我们有实时的数据库,有超高性能地实时计算机技术。再加上从需求管理角度来看,把需求变成弹性的,把这些关联起来,我们理解,智能电网以后对新能源的接入会带来一些非常有利的条件。比如现在风电、太阳能都受到天气的影响,当代信息技术,也可以增加它的一些预测性,智能气象。
冯庆东:各位朋友,大家好。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在今年5月份特高压国际会议上正式提出中国建设统一坚强的电网,统一的含义是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标准。因为电网是高度协调的整体,所以建设智能电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成的。所以我们对智能电网的建设和研究,一直从全面的、准确的角度理解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是使电网智能化的过程,我们注重目标,更注重过程,所以时间会很长,而且需要在很多关键技术上、关键装备上取得突破。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中国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首先是网架要坚强,就像人体的躯干一样,你的四肢躯干是要可靠的。第二要像人的大脑一样,要有很聪明的智慧。所以智能电网的建设是高度协调的整体。
大家比较关心中国的智能电网的基础是什么。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我们认为应该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也可以说从中国的具体网情出发。国家电网从成立一开始就着手建立坚强的电网,主要从我们的国情和国家电网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在此之前也开展了很多智能电网的研究和实践,在大电网的稳定控制、数字化电网、数字化变电站以及电网调度的可视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在输电领域,许多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比如对于分析和掌握电网动态行为的广域测量技术,我们在这方面对电网的动态行为进行了量测。这对电网调度和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需要安装一些设备,到目前为止,大约有700多套测量装置安装电网,排国际第一位。量测和控制水平是比较领先的。
第二,基于电子技术采用的灵活控制技术,这也是电网安全可靠、高效效率的前提。接纳可再生能源就是电网首先要有灵活调度和可以控制的手段。
第三,在数字化电网和电网调度方面,我们采用了一些关键技术,使电网调度的数据可视化以及电网数字化水平不断提高。
第四,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方面,目前大概有70多座变电站,这都是我们搞智能化电网的基础和前提。在这方面,华东电网公司走的比较靠前,他们在2005年就开展了对电网广域保护和控制方面的研究,智能电网很多功能都是在广域保护和控制方面开展一些功能和应用。在配件领域,上海电力(5.11,0.08,1.59%)公司做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一是基于纳硫电池储能的研究。二是电动汽车的充电研究。在用电领域,主要开展了电力用户的信息采集系统,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会实现全面的覆盖,全面的采集。
大家可能比较关心中国的智能电网建设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