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风电企业只要购买生产许可证和零部件,很快就可以生产出产品,门槛的确太低。”承德一家风电场的相关负责人说,“进口的设备虽然贵,但是质量好,我们用国产的风机,维修频率大大高于进口风机维修的频率。尤其是国产风机的齿轮箱、主轴、液压缸等电机元件的损坏问题比较严重。”该负责人告诉记者,风电机组的运行条件是在野外能工作20到25年不出事故。目前来看,国产的风机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显然,研发质量和设备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风电制造商们急需提高的核心能力。
海关的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风力发电机组976台,总金额超过9800万美元。数据背后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快而不强的现实——真正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不多,关键零部件基本依赖进口。这也是我国风电设备产业在上半年产量达427万千瓦,同比135.7%的高速增长下,进口额仍近亿美元的主要原因。
行业门槛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在风电制造企业的技术标准建立和产品检测认证方面的管理体系需要抓紧完善。”游敏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国家电网公司早就呼吁由中电联修订相应的并网技术标准,去年中电联已经向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申请计划立项,但一直未批,目前正在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记者了解到,目前以欧洲风电为代表的国际风电产业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技术标准,以及涵盖设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制造监督和样机试验等环节的认证体系,为风电设备制造和采购提供了技术安全保障。
“如果风电制造企业有了明确的强制性准入门槛后,那么将淘汰一批技术不高,实力不强的风电制造商,风电设备市场由此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游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