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炜认为,这主要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的多晶硅整体需求都在下降,而且其全球价格波动幅度大,从最高每公斤500美元跌至最近的每公斤60美元,有预计称年底将跌至每公斤50美元。这主要和全球需求有关,多晶硅主要应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等领域,我国的太阳能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目前很多省份在新项目建设中都在进行多晶硅企业建设,在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国的产能就显得过剩,但本质上,多晶硅、风电都不是简单的产能过剩问题,需要进行完整的产业规划。过去的规划缺少立法,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不到位。比如在水泥生产方面,我国十年前就已经对水泥行业进行调控,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建设,但这几年小水泥厂又开始死灰复燃。本质上还是规划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产能过剩问题。
专家观点三:沿袭旧方式难以达到效果
史炜强调说,在十二五规划中,如果依旧沿袭过去的方式,“一多就抑制,一少就促进”。我国的产业发展肯定将处在恶性循环的状态,此次国务院会议,主要因为近一两个月对于抑制产能过剩的呼声很高,各部位看到四万亿投资之后,并没有达到之前的预期效果。比如在投资钢铁行业之后,通过钢铁行业的发展拉动煤电行业,通过煤电行业解决就业,通过钢铁生产带动汽车工业、建材工业,然而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产业链问题。很多时候还是表现在地方政府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博弈。目前而言,简单出台抑制投资过热高涨,抑制重复建设的原则性方案难以达到效果。
专家观点四:立法先行 对整个中国资源状况进行全新评估
在十二五规划中,只有立法先行,对整个中国资源状况进行全新的评估。以往进行资源产业规划包括产能规划的时候,更多的考虑到自身优势及自身存量资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和全球产业融合在一起,资源就是僵化的。在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各国并没有各自封闭,而是加快了融合的进度。欧洲在强调资源控制,美国在强调资源操作。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还处于资源优化的状态。资源优化是我国发展的目标,面对资源控制和资源操纵,更需要长远的法律约束,使得地方政府不至于为了地方经济目标而破坏整体经济发展。
史炜认为,此次国务院会议上提出的市场准入、环境保护、包括用地政策等都可以进行更细化的操作。围绕立法依据提出对策,如果在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或者明年的两会上通过立法贯彻下去,并有机地和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才能使规划更加科学化,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