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内蒙古克什克腾旗的高原,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风机,一望无际,可曾想到,昔日令人生厌的狂风,今日成了滚滚的财源;在河西走廊西端,行驶在沙漠戈壁中的高速公路上,不时看到荒漠中矗立的银色风车,可曾想到,昔日令人生畏的百里风区,已变得像沙漠绿洲那样使人向往。
在“三北”的荒漠草原,贫瘠的土地和狂风肆虐的天气,曾使人看不到经济发展的前途,而如今却因风电而改变。高空中随风旋转的风力发电机,生产出源源不断的电流,为我们带来了能源,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风电的发展,经历了长久的磨炼,艰辛的探索,今天风电的初步成就,也让我们体会到新的发展动力,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风电经历了
长期探索和实践
我国是最早利用风能的国家,风车提水、乘帆远航,很早就是普遍使用的技术。建国初期,为解决分散居住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国家大力支持小型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和推广应用,经过几十年发展,小风电不仅解决了大量偏僻农牧民家庭供电问题,而且逐步进入城市照明等领域,成为现代化电力体系的重要补充能源。目前,全国总计使用的小风力发电机有25万台,总发电容量约3万千瓦。我国企业开发了多种型式的小风力发电机,以及风光互补、风柴油互补等多种发电方式,还有许多企业的产品出口国外,小风力发电机已是国具有一定优势的特色产业。
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两次石油危机,敲响了能源资源枯竭的警钟。风力发电作为不消耗资源的新发电技术,得到了人们的青睐,风力发电机逐渐由小变大,进入能源发展的行列,历经30年的发展,已成为规模化提供电力的新能源。
1986年,我国在山东荣成安装了2台55千瓦并网风电机组,随后福建平潭4台200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在新疆达坂城建设了1万千瓦规模的示范风电场,从此启动了我国大型风电发展的历程。但是,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内,自主研发技术进展缓慢,主要依靠进口设备建设风电场。外国风电设备价格高,风电项目的造价高,风电价格居高难下。不论是大量采购外国的高价设备,还是让用户负担高价风电,都使我们感到难以承受。曾几何时,外国公司在我国销售风电机组的价格比欧美市场要高出30%以上,我国风电场的平均电价在每千瓦时1元左右,最高的达到1.2元,而同期煤电价格在有些地区还不到0.2元。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怎么能大规模发展风电?
一层层的困难,一次次的教训,使我们认识到,依靠进口外国高价机组,换不来我国风电产业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