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透视中国风电产业

透视中国风电产业

2009-09-19 来源:中国建材报 浏览数:3772

  从技术层面上讲,风力资源时强时弱,风力发电具有不稳定性,小规模的风电电源会引起电能质量、电压的问题,大规模的风电电源会引起电网稳定性等问题。因此,如果不加大对电网的投入,区域性电网就会受到严重威胁;而一旦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大面积停电,后果不堪设想。其他的电源,比如说火电、水电,都是可以调度的,这就大大减少了电网运行和调度的风险。
  除了技术层面的因素以外,经济效益差、运行管理复杂也是影响风电上网的重要原因。按照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相关政策,电网企业必须接纳并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然而,西北、东北和华北是我国风电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但这些地区大部分处于电网末梢,是电网建设较为薄弱的地带。这就需要从电网规划入手,通过加快电网建设,使风力资源不仅能发得出电,而且能送得出电,用户最终能用上绿色电力。
  风电产业有待调高准入门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8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指出,目前,政策效应已初步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情况有所缓解,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部分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快,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重复建设问题仍很突出,风电、多晶硅等新兴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当前要重点加强对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之后不久,国家发改委网站更新了《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其中,“2兆瓦以上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已经从《目录》中删除。此外,“2兆瓦以上风电设备制造”也已从“鼓励发展的重点行业”中删除。
  据中国风能协会统计,中国风电整机制造厂商截至2009年3月已经达到67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27家、民营23家、合资8家、外资9家。另外,风叶生产企业50多家,塔筒生产企业则有近100家。由此可以看出,在这个新的产业中,中国企业的思维模式还是规模制胜。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模式。
  而之所以会有如此多的企业涌入,关键在于产业的进入门槛太低。目前国内的风电企业只要购买生产许可证和零部件,很快就可以生产出产品,但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却得不到保障,维修频率大大高于进口风机维修的频率。尤其是齿轮箱、主轴、液压缸等电机元件的损坏问题比较严重。相比而言,欧洲风电设备产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风电机组整机和零部件技术标准,以及涵盖设计评估、质量管理体系评估、制造监督和样机试验等环节的认证体系。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把相对稳定机型和频谱、避免机型出现混乱、增加零部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提高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发电成本作为重要目标。进入门槛太低是国内风电设备产业出现过剩产能的重要原因,而国务院此次的调整目标也是直指这部分产能。唯有提高进入门槛,才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现状是,在政策引导下呈现出表面的高速增长。国内风电设备产业的“非理性”发展,只是该产业所面临的问题之一。作为最接近商业化的新型可再生能源,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发展速度超乎寻常。风力发电的迅猛扩张给风电设备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过剩已经露出了苗头。风电发展很快,风电整机制造门槛也不高,虽然这个行业得到了政策支持,但暴利时代已经结束。无序扩张导致的产能过剩,使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正面临一场严酷的市场竞争。在地方政府和企业近乎“疯狂”地跑马圈地的同时,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只求数量不问质量的无序竞争引发了业界的普遍担忧。
  实际上,由于我国大多数风电制造商都是通过引进技术而进入风电领域,因此,目前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业仍处于由“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转向“自主创新”的初期阶段。核心技术缺失成为行业发展的软肋。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Q345B E 正品 保性能 正火探伤 舞钢 汉冶一级代理
阅读下文 >> 国内基本形成兆瓦级风机叶片设计制造体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558&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