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ctian Kjaer: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好,通过这么做我们可以开发一个比如说中国庞大的市场,我并不认为我们可以非常现实的说对于中国的制造商他们是已经进入到世界的市场,我们有18家主要风电制造商,不管是在美国,欧洲,世界各地我们都欢迎进行合作,这样一个竞争是健康性的竞争我们总是欢迎健康的竞争,通过这么做可以改变我们来制造风能的这样一个方法,但是对于我们工业化的国家来说我们必须要来减少我们污染物排放达到20%到40%,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我们就不能来完成我们的任务,我们邀请中国印度帮助我们否则我们是不能达到这个目标,对于印度他们在90恩年代非常强劲,有最大的制造厂商,他们已经进入到欧洲美国市场,我们预测他们也会到南美和非洲市场,随着这些市场不断的繁荣,这样一个竞争其实并不是在地区之间的,我们说到风能的时候,我们所要竞争的是低碳,提高我们的机组的能量,那么我也同意您在说到一些要点,这一点是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要来寻求高质量,而不是说数字,更高,是质量更高,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能够来这么做的话,大家可以对于比如说千瓦小时进行重新计算,因为这一方面我觉得欧洲的公司做得很好,我们希望来看一下质量,而不是总的数字,容量。我们必须在这一方面进行竞争,而且我们在全球必须要坚强质量管理和提升。如果大家把千瓦看得最重,或者千瓦价格看得最重,到欧洲肯定是销售不出去,我们必须强调在生产电的方面的成本,我们要看一下美国,欧洲的情况。我完全同意您说到观点,而且对于中国的公司你们所要注重就是效率就是千瓦小时,中国已经进行了出口,这一点对于我们解决全球气侯和能量方面的危机是非常有意的。
Chuichi Arakawa:有20%排放物减少这个市场会非常大我们非常希望中国参与,在过去几年当中,大部分的机组都是来自于欧洲,在日本我们进口了很多的欧洲的发电机组,因此在日本我们使用这么多来自国外风电机组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麻烦,有的时候机组出现问题,故障我们必须提高维修,保证它的运行,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能技巧,在过去十年当中,对于相应国外机组的维护我觉得国外这些国家提的不太好,即使对于日本制造厂商他们也做不太好,我们必须要非常关注国际的市场,能够来维护我们的运营维修。最后对于我们的制造的技术是需要我们参考世界上最领先的经验的。
Steve sawyer:世界变化非常大在去年9月份我们知道因为全球危机的出现,对于很多的金融企业他们都倒闭了,这儿我们觉得由于这次危机我们从下往上出现很多金融危机的倒闭,他们现在必须要来尽最大努力对自己进行革命,体面出现倒闭的危机,我们专家小组成员希望你们可以评论一下,我们对于我们这个行业金融的机制,他主要是由公共的这样的融资机构所垄断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是如此,或者是说政府在能源方面会积极主动支持,中国确实有很大的支持在出资方面加以支持,但是中国的政府是最有行动力的政府你们也提供了很多支持,就京都议定书中国政府提供很多支持,实现议定书当中的一些承诺,在美国也出现了这样的举措,但是在欧洲政府支持是有一定的限制的,这种情况会改变吗?还是说继续保持下去,尤其当我们说到有关的 电能方面市场,因为华盛顿他们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大家知道我们今后发展方向是什么吗,政府会怎么做呢?
施鹏飞:我觉得中国跟去年金融危机以来,对于风电方面机会看不出来负面的消息都是正面,把中国的风电反到推上去,因为国际市场缩小,机组的价格可以降低,在金融危机中,能源价格,材料价格的下降,都促使了我们机组在今年的成本的下降,所以大家可以知道在中国去年所以1.5兆瓦机组每千瓦机组价格是6500,到今年4月份只有5500下降了15%到16%左右。
那么对于融资讲,在中国现在也没有发现因为融资有困难,我觉得在中国从金融危机这个角度来讲,对于风电反倒是促上去了,很多产业进入了风电产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缺钱。现在有几十家企业都要把钱投到风电上来,我觉得在往后在中国不缺钱的情况之下,而且反过来有些制造商要进到国外的市场我听说到美国市场是带着钱去了,就是投资也带过去,正是也是一个机会可以走向世界市场,另外到非洲现在中国政府也提供贷款把中国的风电项目,风电机组要带到非洲去,这样项目已经进行,像十几年前欧洲政府向丹麦政府给我们中国赠款,优惠贷款,把丹麦机组带到中国,现在中国政府推动进出口银行,各种金融机构把中国项目机组带到非常去,我觉得这样使中国真正变成一个全球化的这样一个趋势。另外从制造商讲,我们的金峰(音)和湘电,两个收购了欧洲的公司,所以已经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公司,湘潭电机,收购了荷兰的公司,共同开发5兆瓦的机组,也可能要进入欧洲的海上风电的市场。所以我觉得中国在今后因为我们的金融形势相对讲比较好,可以加速中国风电产业的全球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讲第一个这种收购不是单纯我把你并过了,而是说通过这样一种收购把欧洲原来的技术,或者是变成我们中国企业的一个研发的中心。那么中国的企业也就变成了一个国际性的企业,这个趋势是将来还要不断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