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在东营举行的清洁能源国际高峰论坛上,记者通过多方采访了解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因局部产业环节出现产能过剩陷入短期调整,风电投资商开始“择林而栖”,并“勒紧裤腰带”、大力压缩成本;对于光伏产业来说,并网问题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头号难题。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未来要保持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除了资金支持之外,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制定新能源上网电价形成机制。
风电投资商“勒紧裤腰带”
东营市副市长李金昆在论坛上介绍说,东营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都比较丰富,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迅速崛起,东营将利用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
东营新能源基地作为全国各地众多新能源基地中的一个缩影,其兴起也面临着如何在新能源出现短期调整的环境下顺利发展的挑战。
新能源基地内的风电项目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之所以选择东营这片“林子”,是因为除了政府财政补贴支持之外,主要是风电的并网基本不用担心。
山东大唐东营风电场筹建处有关人士透露,东营目前基本不存在风电并网难问题,因为风电场离当地的负荷中心非常近,只有18公里,不像内蒙古等地的风电场动辄离负荷中心几百公里;而东营的电网建设也特意照顾到基地内的风电项目。
然而,国内风电运营商的盈利能力普遍不理想,自知依靠政府电价补贴难持续的风电运营商不得不一再压低成本,原因是“补贴再多,价格也比火电高很多”。
上述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风电场控制建设成本的压力较大,目前风电每千瓦时的造价为11000元左右,预计未来还得有20%的压缩空间,才能够实现盈亏平衡,未来将主要从风电场工程设计、风机购买方面着手“压缩”造价。
同样在东营投资风电项目的华润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公司未来能否如期实现盈利,都要看对风电项目的建设成本压缩力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