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累计安装风电机组1864台,装机容量126.6万KW。风电设备市场上外国制造商占据77.3%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制造商仅仅占有22.7%。尤其是高端的技术设备以及很多国产设备的设计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自主知识产权缺失已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和痛疾。
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强制规定设备国产化率,意在通过推进设备国产化来进一步降低风力发电的成本,以力推风电产业化进程。而一个最大的结果,正是刺激跨国公司更多地来华设厂、转移技术。
然而,事与愿违,在这项本来利好国内风电设备的政策推动下,我国的风电设备产业成长的是数量,而不是技术,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用“极不正常”来形容目前国内风电设备产业的发展。
“从2004年的不足40家,到2009年的80多家,不到5年的时间里风电设备厂家已经增长了50%,这个速度是惊人的。”中电联风电专家游敏对记者说。
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与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认为,放开70%的硬性规定也是无奈之举。
“这80个厂有20个厂从来没有做过风机,宣布要投资生产风电。”李冶说。
“有30家风电设备厂在历史上根本没有生产过风机,顶多是给几个风厂做了几台样机,即使这样连10台也没有超过,而超过100台的厂家不超过10家,超过1千台的只有大连华锐风电、新疆金风科技,还有东方电气这三家。”李冶认为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
“风电设备不是蒸馒头,谁都能干,风电厂的建设中,设备是最为关键的,举个例子,我们某个国内厂家产的风机用了不到1年就歇菜了,而真正合格的风机要在野外工作20年以上。”一位不愿具名的电监会人士对记者表示。
在这位电监会人士看来,国内风电设备品质低劣大大影响了整个风电产业的发展。这和当初国家对该行业的期望显然是相悖的,如果对外资放开,才能真正引进国外优良技术和产品。
据了解,此前我国风电设备多是采用引进国外技术、消化技术、应用技术。但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国外厂商一直采取“保留”态度。
对此,中国风能协会理事长贺德馨提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发展途径,即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联合开发-自主创新。
外资压境
嗅觉敏锐的外国厂商或许对中国要放开70%国产化的信息早就有所耳闻,10月15日,全球风能领先企业维斯塔斯已经悄然在天津斥资30亿元打造风电一体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