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作为风电领域的“大佬”西门子也开始加紧在中国的布局。
“西门子风电的战略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到2012年成为全球的前三强风电设备制造商之一,如果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当然要在中国市场拿到我们的市场份额,中国将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市场具备一席之地,会增进我们在全球的一个领先地位。”西门子东北亚区首席执行官郝睿强博士对记者表示。
郝睿强介绍说,下一步西门子准备把挪威和丹麦的布局转移到中国,在他看来,放开70%的限制,对这些实力强劲的外资厂商来说无疑是利好。
不过,国内某风电设备厂一副总对外资放开表示了不同的看法。
“风电机组要实践就必须开发市场,要允许设备制造在市场的磨砺中成长。如果市场不给制造商实践检验错误的机会,那么风电制造产业永远也成长不起来。”这位副总对记者表示。
针对这种观点,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认为,其关键点是犯错误的机会应是在多大的范围内提供?有些厂商不管产品是否已经成熟,为尽快推销自己的产品,一味埋怨其产品“无用武之地”,这类企业必须“戒骄戒躁”,否则难免被淘汰。
风电设备洗牌在即
事实上,风电设备产业出现的问题,已经不止一次被管理层提及。
今年下半年,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曾提到,风电并不过剩,但是风电设备已经过剩。
“国际上的风力发电设备市场,知名的也就是六七家。比如维斯塔斯,一年生产风机2000多台,按容量算的话,一年要生产580万KW的风力发电设备,它是比较集中的。如果中国的风力发电设备市场那么分散,每个企业的产量那么低,我们怎么会有竞争力呢?”张国宝对记者说。
“现在风电投资过热,全国各地都上风电厂,这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2008年世界风机10强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8%,而我们国家只有一家进入10强。我们国家有80个风电企业确实太多了,如果不管,再过一年半年没准就是800个。”李冶说。
李冶认为,我们的核心技术没有,创新能力不足。
所以对风电设备,从这个领域我们就不能妄自尊大,说中国已经是风电大国,不是风电强国。
“一旦放开70%这个限制,这些国际上的风电巨头会蜂拥而入,我们这些国内企业将会面临激烈的竞争。”李冶说。
在李冶看来,风电设备洗牌已为时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