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 投资者进退两难

风电设备行业产能过剩 投资者进退两难

2009-11-14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数:6103

   “当时一个500KW的小型风电机组,成本大约300万到500万不等,可以卖出800万到1000万的价钱,而且由于有70%的国产化设备的要求,当时只要能有产品下线的厂家,基本上都能拿到订单。”正是在这样狂热环境的刺激下,张励开始加快寻找合适的风电项目。 

  “我们开始想找一些产品相对成熟的厂家,但增资进入的门槛都是好几千万甚至上亿起,而且往往有几家甚至几十家投资机构在盯着互相哄抢,价格抬得很高,再三考虑之下,我们还是决定把目光放在还在试制阶段的公司。”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张励终于成功投资了一家风电设备企业,“当时考虑到这家公司直接与海外公司合作,技术上相对会有保证些”。 

  热潮之后的尴尬 

  投资后过了大半年,产品终于下线了。然而,作为企业董事的张励还没高兴多久,麻烦便接踵而来。 

  首先是质量不稳定。由于风机直接引进海外机型,而中国的风场环境却与国外有很大不同。按照正常的情况,样机至少要经过春夏秋冬一年时间来进行测试,才能正式安装运营。然而,在交货期的压力下,只匆匆检测了两个月就开始了安装。  

  “由于内蒙古等地的风速比引进设备生产线的欧洲国家大很多,所以叶片很容易坏掉,加上一些国产的零部件很容易损坏。虽然卖风机有不错的利润,但加上后期的维护基本上就没钱赚了。”张励说。 

  很快,小型风机逐渐没有了市场,几乎所有的风电整机企业都在向大机型迈进,1兆瓦、2兆瓦、甚至3兆瓦以上。显然,不研制大机型就跟不上潮流,而要向大机型迈进就需要更大手笔的投资。 

  此外,由于风电设备企业越来越多,开始相互压价,利润已比之前降低了不少,加上电力设备回款比较慢,所以企业现金流一直很紧张。 

  在这种情况下,张励又联合其他几家投资机构追加了上亿元的投资。 

  “其实进入这个行业后才发现,企业赚钱很困难,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加剧,利润越压越低,另一方面是后期更换零部件等维护成本特别大。”张励说,“这样算下来,没有大规模出货,也就是说没有进入发改委特许招标名单的企业根本就没法赚到钱。而且由于企业多次融资,我们当初投资的股权也被稀释了很多。”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必须挤进发改委的特许招标。”张励说,只有挤入特许招标的企业,或许才能成为此次洗牌后能够剩下的20%,“否则可能就只能等着更强势的企业来整合了”。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东北成全国风电发展最快区域 装机容量582万千瓦
阅读下文 >> 新能源产业:在“产能过剩”阴影下突围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3990&page=2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