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述50多家多晶硅企业中,实际能够生产多晶硅的仅10余家,实际投入运营的产能更是仅1.5万吨。
科技部报告得出结论认为,“产能过剩”的判断有失公允,并担心这一论断会误导舆论,影响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正常发展进程。
大企业支持过剩论
科技部专家们发现,支持“产能过剩论”的主要是一些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进入行业较早,大都习惯了高利润的生存模式。大量的后来者试图涌入这个行业,势必危及他们既定的利益格局。 (广州日报)
观点:产能过剩风险并非出自市场
我国新能源产业的产能过剩风险不在于市场,而在于政府和国有部门。政府宏观决策部门需要注意的,是削减政府部门的投资权力,有效遏制国有部门的投资冲动,这才是防止投资过热的有效途径。
按照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来看,一个产业过剩的标志应该是投资该产业无法获得利润,在发生亏损之后部分企业被迫退出来达到供需平衡。显然,我国的新能源产业并没有处于这种状况。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好新能源,进入新能源领域之后,新能源产业的利润率确实有所下降。这时候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就纷纷游说政府,提出产能过剩论,要求政府限制新的投资者进入,以避免其利润下滑。
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那就是行业的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市场竞争,而是受少数部门政策变动的影响极大。而一旦产业发展由政府部门说了算,看似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实际上是破坏市场规则,降低资源配置效率。
网民:部门打架未尝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