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越鸿沟
据悉,储能电池迟迟没有进入大规模商用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可靠性、耐久性有待考查,二是成本较高。
俞振华提醒道:“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不缺乏前沿技术,欠缺的是如何开发可用于商用的产品。”
他表示,从研发角度来说,材料性能是最高的追求,但对客户而言,要求的是可靠性。
他建议在中国储能电池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之后建立起一个材料评价体系,根据产品是否可以稳定、可靠运行倒推出材料的结构、规格要求。在这个体系下进行材料研发,就能评价每种新材料在寿命、可靠性上是否有前途,从而大大加快我国储能产品开发的速度和可靠性。
张华民也认为,目前我国开发储能电池的关键是降低高性能材料成本。他指出:“目前对材料的重视不够,基础比较薄弱,材料的进步跟不上系统的发展,造成成本居高不下,以至于无法推动产业化。”
据记者了解,中国储能电池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成立后,将首先推进我国储能电池的研发和应用示范,其次将促进储能技术产业链的形成。
张华民表示,储能电池是一个产业链很长的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首先需要国家在关键材料、低成本、高性能的双极板材料及离子交换膜材料工程化技术上进行研究开发及储能电池系统的应用示范。他说,联盟成立后首先会在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的开发上有所布局,筛选出一批关键材料、核心部件的制造企业,最终跟风能、太阳能产业对接,推进整个产业化的进程。
期待未来
目前,世界各国都处于储能产业应用的初级阶段。
今年8月5日美国政府拨款24亿美元支持美国政府电动汽车的发展,其中就有一部分经费用于车用动力储能电池的开发。10月27日,美国政府拨款34亿美元的国家智能电网建设,其中也有一部分经费是用于储能技术。近期,美国能源部又拨款2亿美元,支持规模化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在奥巴马新颁布的新能源政策中要求所有新能源项目必须配备储能技术方案。
与此同时,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也都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我国也已将储能产业第一次写入了新能源产业规划当中。相关部门正在发起示范工程。而国内的一些电网公司早在几年之前就看到了储能需求,开展了早期调研工作。
“不过,必须认识到储能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张华民提醒道。例如,钠硫储能电池从研究开发到商业化示范,用了近40年时间,目前国际上只有日本NGK公司掌握了其生产技术。
“因此,实现储能实用化、产业化的任务很重但又很迫切,这需要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国内各研究院所和企业的协力攻关。”张华民再次呼吁。
俞振华对储能市场的前景表示乐观,其理由来自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以日本NGK公司为例,仅2009年上半年就有超过600MW的定单,目前的订单就已经预约满了其后几年的产能。
“中国新能源受益于产业政策的支持发展很快,我相信储能行业在政策支持下也会很快具有全球竞争力。”俞振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