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这次的共同行动也彰显:在人类步入低碳时代的大门即将敞开之际,两个大国也在暗中争夺未来低碳经济的主导权。
就在本周一,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克莱姆森大学的一次研讨会上的表示,将美国参与这场未来主导权争夺战的迫切心情表露无遗。他在会上对商界、政界领袖以及专业人士称:“美国有机会领导世界进行新的工业革命。”但他又说:“我们在清洁能源的竞赛中落后了……中国一个月在清洁能源的投入就达到90亿美元……中国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已赶超美国和欧洲。美国没理由把在高科技制造业领域的地位拱手让人。”
朱棣文称,美国必须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并在205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80%,抗击全球变暖趋势。
“气候牌” 与“低碳功”
而对中国来说,抓住哥本哈根大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机遇推动国内能源结构转型,更是一次至关重要的战略选择。如果这次不能抓住机遇,则可能失去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的最好机会。
事实上,低碳经济的发展将导致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及相关专利的出现,最先开发并掌握相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新的领先者、主导者乃至垄断者,其他国家将面临新的技术壁垒。而发达国家由于早已完成工业化,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在节能减排技术上拥有绝对领先优势,未来也可能借低碳经济再次拉开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武建东认为,中国也应对减排目标的达成设置限制性条件,并保持一定的机动性,此外还应与欧盟和美国达成清洁能源技术合作的协定。
而在国内,中国则应努力兑现承诺,以实际行动达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无论是40%-45%的减排目标还是15%的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要真正实现都有很大难度,都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
“此外还有一些制约因素。在非化石能源中,水电与核电的建设周期都比较长,其中,水电还涉及一个移民的问题,核电则会面临装备‘上不去’的问题。而风电尽管条件比较成熟,但仍存在上网滞后的问题,至于光伏主要受制于成本压力。”朱俊生说。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河北省保定市低碳城市研究会会长马学禄则向本报记者指出,作为此次减排目标的配套措施,中国应对能耗高的企业进行能源审计,同时开发能源消耗数字地图,通过寻找中国的能耗大户来监督它们减少排放、降低能耗的措施。
他同时提醒,在国务院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中,关于森林面积增加的量是相当大的,“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这相当于增加40万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这在中国整个国土面积中的占比也是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