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商透露,现有技术已经可以使风机具备调频、调压和低电压穿越功能,使风电具备与常规电厂近似的稳压能力和抗故障能力,不会给电网带来太大负担。但由于国内没有这样的要求和规定,一部分风机就没有这样的功能,甚至一些具备这些功能的风机设备也没有开启这些功能。
短板三:检测标准、认证缺位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顾问周凤起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内不少风电企业只要购买生产许可证和零部件,很 快就可以生产出产品。但却频频出现质量问题,比如齿轮箱、主轴、液压缸,电机元件损坏等。他直言:“伴随着大批兆瓦
级新兴风电机组匆忙投入规模化生产,风机产品质量问题会越发突出。”
“建立技术标准和开展产品检测认证是保障风电设备质量的有效手段。”中国资源利用综合委员会可再生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俊峰的这一看法,几乎是业内专家的一致意见。认证不仅有助于保障风机产品质量,还有利于企业加速重组。这也是风电强国丹麦,在上世纪80年代摆脱风电设备市场鱼龙混杂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
一方面是部分现行国家、行业标准急需修订。比如,我国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标准有效期已过,运行、检修、安全规程都是2001年前制定的,其内容已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在风电机组制造、检测和调试方面的标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多数关键零部件的相关标准还未发布。
目前,绝大部分风电机组的功率曲线、电能质量、有功和无功调节性能、低电压穿越能力没有经过检测和认证,而不具备上述性能和能力,并网运行的风电机组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当前,国内虽然有从事风电机组检测和认证的机构,但是由于相关制度尚未建立,检测和认证属自愿行为。这导致相当一部分国内生产的风电机组,在没有经过检测和认证前提下投放市场,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短板四:运营管理经验不足
虽然很多地方在大建风电场,但由于我国风电大规模投运时间较短,风电运行和调度管理经验还存在不足。目前,我国风电运行管理主要参照火力发电运行经验,尚未形成适合风电场特点的管理模式和制度。
由于风电的不稳定性,在风电场运行管理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进行调峰。但是,我国调峰性能好的气、油电源比重较小,水电径流电站比重大,核电基本不参加调峰,煤电深度调峰能力有限且不经济,调峰电源不足,加之一些风电场出力具有反调峰特性,使得电力系统调峰矛盾更加突出。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东北、西北地区,煤电都占很大比例,而且很多都是热电联产。比如,2009年春节期间,为保证居民供暖,必须优先保证供热机组运行,导致内蒙古风电场全部停发、吉林风电场部分停发。
同时,我国目前在风能资源评估技术与风电功率预测研究领域基本处于起步阶段,普遍存在风电出力预测系统不科学、不健全的情况。我国风电出力预测系统准确度仅为15%~20%,国外可以达到85%。这就要求在目前风电接入率较低的时候,风电场、电网部门要积累调度运行经验,调整调度管理方式,为未来风电大规模接入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要积极发展风电出力预测系统,提高预测准确度,并将之应用到目前的调度运行中去。
短板五:专业人才匮乏
从2004年的6家增加到现在的70多家,企业数量增长了10倍以上,而风电投资热还在继续。但相关的人才培养机制一直没有建立起来,风电发展的人才缺口进一步扩大。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贺德馨指出,我国风电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风电机组研发专业人员、风电机组制造专业人员和高级技术工人、风电场运行和维护人员、高级管理人员等。
“智联招聘网2009年上半年才情分析”显示,我国新能源人才的需求实际从2008年就开始增加,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的人才需求持续升温。另据英才网旗下机械英才网招聘顾问介绍,国内多家风电企业近期都发布了对风电人才的需求,其中不乏金风科技、歌美飒这样的国内外巨头。这些风电企业对技术研发类人才的需求比较大,需求最大的两个职位分别是机械设计工程师和电机设计工程师。据介绍,目前风电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比较稀缺,有能力、有较长工作经验的人才非常抢手。
为了满足发展需要,金风科技从国外引进人才,并通过让国内员工同外国技术人员、专家一起工作,来提升国内专业团队水平。而东汽的风电专业人员绝大多数是从火电设计转岗而来,东汽相关负责人表示,会采取提高各方面待遇、企业文化吸引和事业引导等方式,引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