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其他市场 > 我国首个高空风电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或与广东失之交臂

我国首个高空风电项目资金得不到落实或与广东失之交臂

2010-01-20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数:2962

 

   “我们真的希望留下来,愿用100%的努力争取1%的希望。”昨晚,张建军说起投入了大量心血的“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落户广州后,项目支持资金迟迟不能落实,让我们很艰难。”
     
    张建军所说的“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是我国首个高空风能发电研究中心,2009年11月落户广州开发区。项目领军人张建军是留美博士,2005年在美国加州创建“天风公司”,在近年来方兴未艾的高空风电行业中拥有领先全球的核心技术——“天风”技术,即用一个特制“大风筝”在几千米至上万米的高空利用风能和自身重力上下升降,用其产生的拉力拉动缆绳带动地面发电机发电。
     
    看似匪夷所思且在国外尚无成熟样板的项目,张建军却信心饱满:“万米高空产生的风电比地面多百倍,成本却只有常规风电的1/3到1/2。若能做成,对广东这一缺电大省意义重大。我们的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更精密的样机也正在完善中,将会在上海世博会期间展出。”
     
    然而落户不足3个月,这个看似前景广阔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在开发区“屁股都没坐热”,却有了搬离广州的打算?什么原因使“电力风筝”尚未飞起来就可能折翅广东?

    机缘:“天风”为知音驻足
     
    2009年,通过国际华人科技工商协会主席李大西的牵线搭桥,张建军回到中国。生于广东梅州的他,此时已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并担任美数家公司技术总监,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其中,“天风”技术更是其核心专利之一。


    “这是一种‘风筝式’的高空风电技术,能利用几千米至上万米高空风能稳定性和密度大的特点,大规模开发发电,成本低廉。”张建军说,广东是能源短缺的省份,“天风”不但能解决能源问题,还无污染,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要利用高空风能发电,在技术上有两大难题,一是材料必须具有超轻、高强度、耐腐蚀等特点;二是要控制风筝在空中的姿态。”张建军说,目前第一个难题已解决,国际上已经研制出比钢铁强韧而比水轻的大分子材料,但在控制技术上,世界上未有定论。


    “这也是我们研发团队的突破口,我们还取得了一定成绩。早在美国,我们就研制出3套不同功率的样机,在台风暴雨中均可运转,且比国外现有高空风电技术更稳定,高低空皆可运行。”张建军说,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与传统设计完全不同的“结构”,能将“风筝”在空中的多维运动简单化,更简单可控。
     
    2009年8月,李大西领着张建军的团队抵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会见了他们。李大西说:“汪书记是我见到的少有的相当有眼光的领导人。我们向他介绍了高空风能发电项目,很多人一开始听起来都像在听神话一样,可他竟耐心地听了进去,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前景。”


    汪洋的一句话让张建军当场决定留下。张建军说:“汪书记告诉我们,为了吸引人才和创新团队,广东要拿出8000万到1个亿元支持,他如此有远见,我感到我们很有希望。”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的态度也让张建军深受鼓舞。“广州还专门下文,要求‘放眼长远,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的大力支持,合力推动高空风能项目研发总部落户广州’。我们非常激动,因为别的地方不一定会为一个项目专门发文支持。”

    因此,张建军并没有按原计划再前往天津、上海等地寻求合作。2009年11月底,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广州萝岗开发区。

    尴尬:技术专利遭遇评审困惑
     
    项目运作起来,但没有进一步的资金投入,只能是举步维艰。张建军说,落户三个月,他们并未得到广东的实质支持。目前支撑研发中心运营的5000万元还是由上海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投入的。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玻纤行业再度反倾销 到底谁之过?
阅读下文 >> 新能源电缆:电缆行业下一个竞争热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4774&page=1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