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2009年对煤炭行业来说,跟往年不一样,中国煤炭进出口形势发生了巨变,2009年中国首次由煤炭出口大国一跃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虽然导致此结果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净进口煤的时代”来临了。“中国将在今年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预计未来3~5年,中国的煤炭净进口量可能会超过2亿吨。”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中国证券和大宗商品主席李晶认为。
二是,中澳签订600亿美元煤炭合同,虽然合同的中国方中国电力澄清说是意向,具体细节仍未敲定,澳大利亚的源库资源公司却称合同已是铁板钉钉,源库资源主席克莱夫?帕尔默表示,与中国电力的贸易合同是澳大利亚“有史以来最大的出口合同”。还处在“酝酿”阶段的这一合同,无疑对国内煤电的博弈格局产生了或明或暗的影响。对国内净进口煤的数量的扩大来说,也产生了不少的担忧。
这两件事,无论对国内煤企、电企以及国际煤价等等产生的影响,这是重要的分割线,具有深远意义。
首先,会加快国内煤炭整合。
在煤炭业存在严重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资源破坏浪费严重。我国煤矿企业资质管理制度尚不完善,在资源价格走向市场的过程中,一些不具备办矿条件的企业和个人利用其经济实力上的优势参与矿业权竞争,中国煤企却集中度不高,小煤窑担当市场供煤的重要力量,不仅造成安全事故频发,更重要的是影响了煤企的整体竞争力,削弱了谈判能力。煤炭业的整合会是未来必走之路,净进口煤时代来临会加速这一进程。一位发改委官员最近透露,煤炭“十二五”规划以抓好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产业整合为主线,有关人士认为,对小煤矿关停并转,做大做强国有大煤矿,提高煤矿的产出效率,这是中国煤炭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也是应对煤炭净进口的必要措施,做大做强煤企进一步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实力的不二选择。
其次,煤炭供需已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平衡。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周喜安认为,2009年我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 .7%;全年净进口1 .03亿吨,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这标志着我国煤炭供需已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平衡。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变化会导致国际连锁反应,印尼、澳大利亚、越南等主要出口煤炭给中国的国家,纷纷扩大国内生产,要加大出口力度。而印度、韩国等主要进口中国煤炭的国家,开始寻找新卖家。
其三,国内电企会加速国外“寻煤”步伐,
“市场煤”“计划电”是煤电顶牛的重要原因,电企为了缓解煤企“习惯”涨价的带来的压力,自然会加快海外购煤步伐。作为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中国在2008年-2009年之间,掀起了海外找煤热潮。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地,2009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了4390万吨煤炭。
李晶指出,全球对煤炭的需求非常旺盛,特别是印度和英国,印度需要建很多的电厂。“我们发现印度的企业到海外收购一些煤炭资源,中国的企业同时也到海外收购煤炭资源,这样多家收购,可能会导致煤炭资源价格上涨。”这将使中国的海外“购煤”步伐走起来分外艰难。
“进口煤时代”,不论是煤企还是电企还是决策层,都需要具有更多的思考和谋略。
国家能源局:进口煤成国内煤炭紧缺时期重要替代品
对于电企来说,煤炭是内产、还是外来不是问题,价格低才是“王道”。日前,今年2月初,中国电力国际与澳大利亚源库资源(Resource house)公司签订了600亿美元的煤炭贸易协议。该消息日前已被澄清是不是中国电力,而是其母公司中国电力国际。这是2010年第一单,由于价格等因素,南方沿海电厂海外寻煤的路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