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电力行业通过积极推进“上大压小”、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等结构调整措施,已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规划目标。但是,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我们一起晒太阳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一号提案力挺低碳经济,这使得拥有“零排放”天赋的风能价值更加凸现。风电现已成为我国水电之后可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唯一能够应对温室效应的新能源。中国2020年40%-45%的减排目标犹如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驶向那里绝对离不开“风电扯帆扛大旗”。
目前,内蒙古已成为全国“风电三峡”的代名词,业界言风必言内蒙古。关于大势所趋的中国风电发展,内蒙古的探索和实践已经使其拥有了绝对的发言权。
虎年新春正月初一,也是西方的情人节。内蒙古的恼人春风遭遇“倒春寒”--内蒙古电网风电白天弃风260万千瓦、夜晚弃风290万千瓦,风电出力跌至历史新低。受其连累,内蒙古电网东送华北潮流跌入250万千瓦区间,能源大区呈现一派“送不动”的萧条。
而在此时,内蒙古漫山遍野的风机正耷拉着脑袋集体歇工,这些像巨人一样被撇在旷野里的电力新生力量,大约每个造价在1000万元左右。尽管有《可再生能源法》,尽管有中国政府掷地有声的减排宣言,但是,风电依旧叫好不叫座,依然是电网不受“待见”的二等公民。
亦有专家用“跛足巨人”来形容内蒙古的风电产业。内蒙古电网近80个风电企业面临建成“待业”、并网“待岗”的窘境,闲置的不仅是大量央企的国有资产,同样遭殃的更有北京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对口帮扶16年的合作成果--京能新能源旗下7个总装机近百万千瓦的风电场。
全世界追风痴狂,内蒙古弃风牺惶。对此,中广核风电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陈遂直言不讳:我们60%的风电投资在内蒙古,但是内蒙古限电最严重、送出最困难,公司85万千瓦的装机毫无效益可言,我们不知道是该“踩刹车”还是该撤退!
--风电之难,难在上青天!难在实现内蒙古的绿色清洁能源全国共享的空中走廊一直遥遥无期。
于是乎,“惠风无市,报国无门”终于发酵成一场舆论风暴。为了“风电三峡”的科学健康发展,目前有必要厘清诸多风电领域迫在眉睫的发展共性问题。本文根据多家媒体联合调研情况,并参考业内专家的建议和“挺风派”成熟的思路,汇集社会争议的热点问题供各界专家再讨论。
关键词一:垃圾电源
反方观点:风电具有不稳定性、冲击性,是“垃圾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