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观点:回头来看,“风电三峡”没有借鉴“水电三峡”建设之路,风电产业发展与输送通道建设、消纳市场规划脱节以及相关政策滞后是造成风电之痒的根源。在目前国际社会倡导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争论已经没有意义,当务之急是补上拉下的这一课。
有关专家指出,风电发展特别需要国家配套政策的支持,尽快建立全国范围内消纳风电的机制,加速送出通道建设,并采取水、火、风调峰打捆以稳定潮流送出的方式,破解单纯发展风电带来的不稳定难题。同时要尽快解决电网投资能力不足的政策配套问题,完全可以像对电气化铁路、农网还贷、三峡基金一样,对电网和通道建设出台相应扶持政策,也可以将“三峡基金”平移到“风电三峡”的项目上来。
自治区规划了蒙西电网风电接入、汇集、送出方案,主要包括:“十二五”期间建成准格尔至河北南网超高压交流通道,乌兰察布吉庆至华东特高压双回路直流通道以及锡林郭勒灰腾梁、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包头固阳至华北、华中、华东地区三条±660千伏直流通道,通过特高压、多回路交直流通道向华北、东北、华中、华东等负荷中心输送。这些工程都是满足风电上网和输送要求的必备条件,应该尽快纳入国家的“风电三峡”发展规划。
今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规划和建设,着力解决电网接入、送出等制约风电发展的突出问题。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正在深入贯彻《可再生能源法》,认真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各项措施。内蒙古对风电科学发展的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关键词五:减排攻坚
反方观点:哥本哈根会议之后,西方国家置疑中国节能减排目标。
正方观点: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到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争取届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的醒世宣言,而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立足实际的全民行动。
2020年国家规划的风电装机容量在1亿-1.5亿之间,内蒙古得天独厚的风电质优价廉、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完全有能力在这场节能减排大戏中唱主角。可喜的是,国家能源局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兑现国家就节能减排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今后将大幅度提升各省、市、自治区电网对风电的接入比例,这对内蒙古电网早日实现利用超高压和特高压直流外送通道,将火电、风电、抽水蓄能和水电按科学比例汇集后,打捆送至全国负荷中心的目标是强有力的支持,真正体现“风进火退、风退火进;风大火小、风小火大;风借火势、火助风威”,风电、火电、水电和谐发展的局面。
如果风电能够唱主角扛大旗,中国必将迎来低碳经济盛行的崭新发展时代。2015年蒙西“风电三峡”规划建设容量为3000万千瓦,年送电量达到750亿度,占全国用电量的1.2%。每年可节约标煤255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750万吨,节省铁路运力1.6万列火车运煤专列。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新增8000万吨标煤节能能力。可以相信,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重要的一极。
关键词六:通道瓶颈
反方观点:内蒙古电网独立的体制,是影响其送出通道建设的症结所在。
正方观点: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一直以来走的是“能源立区”之路。但是,通道瓶颈导致的“煤电之困、风火之忧”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根本难题。窘迫的状况不禁让人感慨万千:公路堵,铁路满,空中通道闲一半,车多路少风打转,能源外送何其难?可叹的是引领全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内蒙古风电产业无路徘徊,可悲的是全国人民的“风电三峡”行将成为“风电孤岛”。
内蒙古电网特殊的区属体制,是党和国家对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最有力、最具体的政策支持。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仅内蒙古电力工业取得了纯增4500万千瓦发电装机、西电东送电量连续5年全国第一的成就,而且自治区GDP增速也以“电”的速度保持全国“8连冠”。内蒙古电网已经成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王牌”,已经真正成为自治区走进全国前列的引擎和北部边疆繁荣稳定不可或缺的动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