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红线拦路
●2.5兆瓦机组生产能力●50万千瓦装机业绩●5年以上大型机电从业经验
作为佛山第一个从传统制造业转身投入风力发电领域的先行者,罗意自和他的东兴风盈这3年来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赞誉。
然而,一场现实的考验正摆在罗意自的面前,而这或许是东兴风盈成立以来最难跨越的一道坎。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风电设备制造行业准入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风电生产企业的多项门槛,其中最实质的包括三项: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机组的能力,并拥有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另外还必须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从业经验。
对现在的东兴风盈来说,这三项准入标准显然都还无法达标,而如果最终颁布的标准不降低门槛,东兴风盈就不得不面临选择:退出或者与其他企业联合。
是死是生?罗意自等待回答。
产能过剩招致调整
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成为企业界热点,这导致很多企业开始投入巨资进入风力发电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风电设备生产厂家从2004年不足40家,到2009年已有80多家。不到5年的时间里增长了50%,风电装备产能业超过2000万千瓦,而未来每年装机需求仅有1200至1500万千瓦。
在此背景下,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点名风电设备制造业为过剩产业,并在10月份被列入10部委的六大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的行业“黑名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落实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有关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通知”跟着下发,随后该行业更遭遇金融贷款限制。
根据国务院的通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对全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听取了行业协会以及各个生产企业和用户的意见。随后专家组完成了《准入标准》的编写,并于今年3月25日在工信部网站上公布,再次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征求意见和建议的截止日期4月20日。
《准入标准》从生产企业的设立、工艺装备与研发测试、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技术进步、节能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安全生产与劳动保障等方面对生产企业提出了要求,其中三项关键内容决定着企业的准入门槛: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生产单机容量2.5兆瓦及以上、年产量100万千瓦以上所必需的生产条件和全部生产配套设施,风电机组生产企业进行改扩建应具备累计不少于50万千瓦的装机业绩,新建风电机组生产企业应具备5年以上大型机电行业的从业经历。
3年产出7台机组并向省外扩张
东兴风盈母公司为东兴制罐,由于塑料行业利润有限以及能耗较高,该公司于2007年开始投资进入风力发电行业,并随后成立广东东兴风盈风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罗意自因此成为佛山首个进军风力发电产业的民营企业家。
由于是进入风电设备制造的新军,东兴风盈在技术上与德国一家风电公司合作,再把国外的技术本地化,而其一些零部件也主要从周边采购,然后在东兴风盈完成组装。之后,东兴风盈还与丹麦风能设计有限公司合作,一起研发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不过,目前东兴风盈已经批量生产的机组主要为800千瓦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