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可谓是海上风电元年,在海上风场划定之后,圈海热潮是难免的。”Frost&Sullivan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分析师曹寅认为,特许权招标后的中国海上风电将进入快速实质增长阶段,为了在未来的“海风”竞争中不被淘汰,各大电力集团和其他投资者,必须从现在开始就尽可能地抢占风场。
私下协议多于公开
“是一项法律的通过,导致了自2005年下半年以来风电行业井喷式的爆发。”顾为东表示。他所指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该法于2005年2月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可再生能源法》中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顾为东认为,上述条款直接刺激了企业上马风电的热情。
2005年开始,风电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跑马圈风”,各大电力巨头纷纷与地方政府签订巨额海上风电的战略协议。
有媒体披露,国华能源与东台市政府签署了一项开建400万千瓦的特大海上风电项目的协议,协议计划总投资达900亿元。
“五大电力集团的圈海协议都不会少于1000亿元。”一位中国风能协会的专家表示,中国现在的海上风电基本上都是央企所得,“央企最容易集中力量办大事。所以一上马就是200万千瓦甚至更大的风电场项目。”
“这些都只是意向性协议,最终能否获准建设还是国家发改委说了算。”国电龙源一位内部人士表示,但他同时坦承,国电龙源和地方政府也签署了大量关于海上风电的框架协议,目前该公司的海上风电基地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市。“协议金总额在1000~1500亿元左右。”
而在苏北沿海等海上风电集中的区域,电力巨头们的投资额度也大得惊人。
“(大丰市早期的)协议签了七八家,每家都是上百亿元的投资额,总的投资额度超过1000亿元。”康红说,早期的海上风电管理相比较混乱,在电力巨头巨额投资的诱惑下,县、市两级政府纷纷开门招商。
“(具体)签了多少协议?这很难说,反正很多。”南通市发改委交通能源处处长施宏杰表示,南通市的协议还可以统计,具体县市的协议就不太好统计了。
“不少协议是私下签署的,这部分协议比公开的协议多。”江苏省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
“(新能源司)没有严格的统计,但可以肯定,协议的标的额远远超过海上风电的规划总量。”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内部人士表示,目前东部沿海,近海树立的测风塔上百座,其中很多只是摆设,目的只有一个,“先画个圈占着。”
“(央企)大家谁都不差钱,只要能拿下项目,抢占先机,价格并不需要过多的考虑。”国华能源一位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