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曾公开表示,“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链有了商业上的可操作模式,最终才能形成,光造电池或者光造车都不行,中间的社会运营环节用什么模式最重要,但这也恰恰是目前最缺的。中海油将介入电动汽车的社会化运营环节,有效地将汽车产业和动力电池产业结合起来。”
傅成玉所说的“社会运营环节、汽车产业与动力电池产业的结合点”正是电能存储贸易体系,俗称电动汽车的“加油站”。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主营海上石油勘探的中海油,如此看重电动汽车“加油站”这一领域呢?
中海油的海上风电投资
得益于中海油的主业,其进军海上风电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2006年开始,中海油就将海上风电列为“未来30年中海油的重点投入”领域。
公开资料显示,2007年,中海油与山东威海市政府签订了总投资210亿元的海上风电开发协议;2007年底,中海油与福建省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合作协议》,由此开始了在福建省开展海上风电项目。
据媒体透露,中海油与威海市政府签订的协议中,中海油将独家开发威海近千公里海岸线的海上风电,整个项目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号称“全球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
而就新能源发电技术层面而言,风电也好,光伏也罢,其发电成本到现在都无法低于上网电价,这也就说明新能源发电还无法真正创造利润。中海油当然也清楚这一现状,此前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战略研究室主任单联文就曾透过媒体表示,“就算做牺牲品也要朝这个方向(海上风电)探索”的态度。
随着新能源产业被列为“十二五”期间的首要任务,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风力发电成本当然会逐步降低,中海油对海上发电领域的投资也会逐步收回。但眼下,在技术过关还需时日的前提下,中海油的确需要为海上风电寻找一个“下家”。
电能存储贸易体系与风电
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言归正传,谈电动汽车的“加油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