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通用电气为代表的美国本土新能源设备生产商则表示,这样的规定会削弱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平等竞争的能力。因为“只买美国”会促使其他国家启动反制手段,也禁止美国企业进入他们的市场。“‘只买美国’将进一步减少美国的‘绿色岗位’数量,因为出口会下降。”通用电气能源及水业务部的行政长官史蒂夫·波兹说。他还介绍,通用计划下一步斥资3.4亿欧元在英国、德国、挪威和瑞典扩张风电业务。
就连发布美国“绿色岗位”外流报告的分析师Denise Heckbert也表示,虽然美国刺激计划的资金有一部分流向了外资企业,但是其实主要的生产还是在美国进行,而这些外资项目对创造美国当地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此次沈阳能源集团的合作方美国可再生能源集团就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称,中美在德州合作的风电项目至少70%的部件都是在美国生产的,包括塔架和叶片等关键零部件。
目前,对于此事,美国官方的论调比较谨慎,美国商务部部长骆家辉4月8日就此事接受采访时说:“对于任何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都要非常、非常地小心。而美国能源部高级顾问Matt Rogers表示:“好的一方面是,合作项目的确起到了为美国创造就业的作用,并且为美国引入了相当数量的外资。”根据能源部数据,新能源刺激计划在美国创造、挽救的岗位达到2万个。但是,他也表示,奥巴马政府和舒默的最终立场一致,就是要守住美国就业率的底线。
中国风机企业:我们已有准备
目前,全球有一半的风能和太阳能设备在亚洲制造,而且亚洲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差距还在扩大。据悉,中国去年在新能源方面的投资为345亿美元,将近美国的2倍(美国的投资为186亿美元)。而根据全球风能协会上周向《中国能源报》提供的数据,去年中国风电的总装机容量已经达到2590万千瓦,超过德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风电大国。
“可以看出,美国有点急了。我们的确对美国构成了一定技术和市场的威胁,特别是在风机和高铁两个市场。这一幕有点让我想起当年日本产品大量进入美国市场的时候。”陈凤英说,“所以美国现在反应的确比较大。”
面对美国政策制定者的一次次发难,中国生产者是否做好准备?金风科技公共事务部总监姚雨对《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早在几年前,他们就做好了适应国外“本土化”要求的准备,在美国成立分支机构并在德国建立生产基地。据本报记者多方求证,德国在美国的政府采购名单之列,在德国生产的产品很可能不会受到美国本土化条款的限制。姚雨还表示,在国外进行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不见得上升,因为物流费用会减低,同时,产品竞争力还会因为交货周期短、服务反应快、获得认证较为顺畅等原因得到提升。
但是,一道“本土化”的硬杠杠一旦划下,国内其它没有实现“生产走出去”的风电企业不免会受到影响,对此,有关各方理否准备好了应对措施?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