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撤资潮涌现
一个欧洲新能源基金代表的说法也许代表了大多数投资方的态度。“之前谈的新能源项目,评估起来还不错,但是投资周期太长,欧洲总部无法承受。而一些上市公司的资金,需要短期内向股东交代的,在这样的年景更无法再去投资。”该基金代表对记者说。
资金的谨慎以及大环境的突变,使得众多先期进入的投资方开始冷静。2008年年底,内蒙古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清理未开工风电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对于风电场等涉及新能源项目的融资贷款问题,一些商业银行的原则同样是:谨慎。银行业界人士告诉记者,银行看新能源项目贷款信誉资质一般分三大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股东背景。“五大能源企业、地方国有能源企业以及诸如三峡总公司等其他实力雄厚的国有股东参与,是银行贷款部门的硬通货。”该人士说。
除此之外,该项目在当地政府获得的支持力度也成为银行是否支持的主要考虑因素。“还有一个问题,要考察这个风电项目的发电有没有上网许可证。”该银行业人士说,这些因素都需要谨慎考虑。
在银行开始谨慎对待风能项目之际,一些民营小资本独力撬动项目的机会并不大。“用项目作价进行抵押贷款也难以实现。现在风电产权抵押并不成熟,从银行比较愿意接受抵押的不动产角度,风电场所拥有的土地一般地处偏远,并不值钱。”前述银行人士说。
也有业界人士表示,目前的风能领域“密不透风”。“大集团绑定大集成商,从测风开始,到开发风电场再到运营,民营和外资资本基本没有什么可介入空间。而对于叫卖风电场的人来说,让国内的大型发电集团成为股东似乎是最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