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表示,新一轮海上风电的特许权招标的项目位于江苏沿海,包括2个30万千瓦近海风电,2个20万千瓦的滩涂风电,共100万千瓦同时对外招标,目前项目选择和标书编制已经完成,本来原定4月底进行的发标工作,推迟到5月上旬举行。这是继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项目之后首次海上风电项目招标。
与上海项目的“试验意义”相比,此次招标同样显示出决策层相当谨慎的态度,试验意义仍然浓厚。
史立山坦言,目前开发海上风电的难度很大,希望此次招标能成为建立海上风电产业体系的载体。
“海上风电是我国发展风电的重要领域,也是欧美国家风电发展的重要部分,海上风电投资是陆地的2.5倍,对设备的可靠性要求高,设计要求高,施工难度大,修理代价高,要解决如盐雾腐蚀、台风等问题,因此要稳扎稳打”,史立山说。
今年6月份,中国唯一的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项目34台机组将全部并网发电,史立山表示,这个项目的成功运行,为中国发展海上风电积累了重要经验,也坚定了国家开发海上风电的决心和信心。
海上风电:全球竞争焦点
风电是目前安全、环保、最具发展潜力、技术成熟的新能源行业。相对核电而言,风电更安全;相对于太阳能而言,风电开发成本更低;相对于生物质能而言,风电技术更成熟;相对于海洋能(包括潮汐能)而言,风电产业化更强。因此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全球新能源行业竞争主要体现在风电行业。
而海上风电因为具有陆地风电所不可比拟的优点,已经成为全球风电发展方向,这些优点包括不占用宝贵的土地资源、不受地形地貌影响、风力较为稳定、风电机组单机容量更大、年利用小时数更高等。
不少国家的海上风电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进入大规模开发阶段。欧洲风能协会的最新统计显示,2009年,欧洲海上风力产业营业额约为15亿欧元,预计2010年将增加1倍,达到30亿欧元。
而在我国,东部沿海的海上可开发风能资源约达7.5亿千瓦,不仅资源潜力巨大且开发利用市场条件良好,相对于陆上风电场更靠近中国的经济中心,发展海上风电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也使得众多能源巨头对海上风电投以关注的目光。
早在上海东海大桥项目招标之时,就有大唐、中广核、中电投、上海绿能、三峡、中海油、申能、华电集团等能源巨头进行投标。虽然最终花落大唐联合体,但落败的能源巨头并未因此放弃海上风电。
在某次中海油上市公司中报发布会上,中海油总经理傅成玉(傅成玉新闻,傅成玉说吧)说,中海油集团除了计划在东海投资海上风力发电之外,还会在渤海湾研究海上风力发电,希望海上风电成为中海油的另一重要能源业务。此后,中海油与山东威海市政府签订了总投资210亿元的海上风电开发协议,并在威海竖起了一根140米的测风塔。
中海油并不是唯一自行展开测风的能源央企。事实上,通过与地方政府接洽签订协议,很多能源央企已经基本圈定了自己的海域势力范围。这也引发了对于海上风电圈地运动的争议。
而此次海上风电项目招标能否结束企业和地方政府各自行事的无序状态,还有待观察。不过,此次招标显然已经有法可依,此前发布的《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在进行海上风电开发前必须进行风况条件、设置条件、选址条件、环境条件在内的多项调查,还将海上风电开发的主管部门、开发程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更早之前能源局也要求各地上报海上风电规划,要求依照规划进行开发。
而且,与过去陆地开发不同的是,海上招标,“条件更为严格,企业要先满足一定的技术标准才可以投标”,史立山说。
风电发展之争未决
可以看出,海上风电开发的“规划”和“程序”要求已经较之前陆地开发更为严格。前两年对于风电开发中的无序问题曾引来了众多争议和指责,批评者认为,中国风电的发展太过迅速,这导致的问题主要是电网跟不上,因此风电设备大多闲置;与此同时,风电设备生产无序地快速发展,出现了很多低水平重复建设,其产能已经结构性过剩。
今年年初,工信部副部长苗圩(苗圩新闻)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中国的风电项目大多为形象工程。据《京华时报》报道,苗圩3月7日在参加两会湖北团小组讨论时表示,“国内纷纷上马的风力发电厂大多是形象工程”,“特别是甘肃那个千万千瓦级的风力发电站是典型的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