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摩拳擦掌备战海上风电开发的开发商和设备制造商,投资者应如何冷静看待这一行业的前景和面临的短板?设备行业会面临怎样的变局?中小企业又该何去何从?中国证券报对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马学禄进行了专访。
圈海运动无需指责
中国证券报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我国目前海上风电开发的现状,以及对风机设备有哪些要求?
马学禄:目前我国的海上风电开发,还只是在潮间带的风电开发,这对大规模进行海上风电开发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海上风电建设分为浅海区和深海区,其中浅海区主要靠打基础,然后在其上安装风电机组,其安装成本与海洋深度和海洋地质有直接关系。而在深海区需要采用漂浮式技术,目前我国还不具备该技术能力。
海上风电机组对容量要求较高,目前应用的最小容量是3兆瓦,该机型目前华锐、国电联合动力和金风科技都能生产,此外,华锐等几家企业正在处于5兆瓦样机的制造阶段,更大功率的风机也处于研发阶段,如8兆瓦的风机。世界上已有容量最大的海上风机是16兆瓦。
中国证券报记者:如何看待众多央企扎堆瓜分海上风电资源的现象?
马学禄:实际上,瓜分沿海“圈海运动”并不是什么大事,并不意味着圈了资源之后马上就会上马,还需要时间和政府的调控,更重要的在于海上风电资源的质量。
海上风电资源开发毕竟还需要一个摸索的过程,包括给出时间培育市场和完善技术,这个期间是需要积累经验和交学费的,因此,目前这一阶段有不少企业主动进入该领域,这种现象总体来说还是值得鼓励的,毕竟得有企业试水。但并不是说进来之后就一定能赚钱,这需要企业对自身实力和海洋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慎重决定。因为有资源和赚钱还是两码事。
中小设备商宜专攻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