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亚洲风能大会”上,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迟永宁透露,《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以下简称《并网标准》)的修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在征求各方意见,经过专家委员会讨论后,这一标准将从指导性文件升级为国家推荐性标准出台,预计明年年初就将执行。
迟永宁是这一《并网标准》修订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迟永宁透露,从电网安全的角度出发,修订后的《并网标准》对于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有了明显提高,而标准的提高则一直备受争议。
在杨华看来,这实际上是以提高技术门槛的方式来限制风电上网,“门槛太高不仅不能促进风电发展,反而会影响风电发展的速度。”杨华说,他了解到的大部分风电企业来说都是很抵触的。
标准尚未出台,就激起了风电企业如此强烈的反应。风电并网症结难解,中国风电发展将去向何处?
需要什么样的标准?
风电并网技术标准的修订和制定工作其实早已开始,但由于涉及到电网、电力企业以及风机制造企业多方利益,争议一路随行。
2005年,我国首个风电场并网指导技术文件《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技术规定》制定出台。主要依据当时国内小规模、分散式风电发展状况,适当降低了对风电的要求,立足于扶持风电发展。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修订版)》企业标准,不过,这一企业标准在推行应用中,明显偏向于电网企业的要求,受到电力企业的诟病。
据迟永宁介绍,在2009年,对《并网标准》的修订工作就已经开始。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起草,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南方电网技术中心以及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共同参与。“在征求意见稿中,从确保电网安全的角度出发,对风电场有功功率以及控制要求、无功功率容量范围及电压控制要求、低电压穿越能力要求和风电场接入电网检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
相关的风电发展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缺失的问题已经显现。“酒泉风电基地2010年年底装机容量达到516万千瓦,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的22%、约占河西电网总装机容量的57%,酒泉千万千瓦风电基地超大规模、高度集中、超远距离输送的开发模式,国内外现有技术规定根本无法适应如此大规模风电基地的需要。”甘肃省电力公司风电技术中心主任汪宁渤说。
“技术标准本身应该是有利于促进电网与风电的协调发展的。”汪宁渤建议,在兼顾中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基础上,应当适当超前提出相对较高的技术标准,以适应中国风电超常规高速发展的需要,避免频繁修订技术标准。
然而,在杨华看来,如果是本着促进风电产业健康发展的原则出发,一味地提高并网技术门槛会影响甚至限制风电的发展。“风电的发展依赖于电网的分配,现在的情况是电网方面没有做好准备,应该从电网调度上来做出调整配合,而不是以电网的安全来作为借口,提高门槛限制风电上网。”
迟永宁表示,《并网标准》提出技术要求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是必须的,对于机组厂商来说,这种技术门槛的提高肯定会促进行业优胜劣汰的过程。“现在还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如果电力企业以及风机厂商认为这些要求太严格,也可以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