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华电新能源、海装风电、大船重工还将分别作为电场投资方、风机制造企业和风场建设安装企业进行捆绑,角力“特许招标”。
控制电价冲动
我国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集中在江苏,分别是江苏滨海、射阳两个近海风电项目,各装机30万千瓦;大丰和东台两个潮间带项目,各20万千瓦。
据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介绍,“首轮海上风电场项目特许权招标于5月18日开始向企业发标,计划给企业4个月的筹备时间,在今年9月份进行投标。”
据悉,包括五大发电集团以及华锐风电、金风科技、东方电气等主要风机生产企业在内的业界巨头,都已通过不同场合明确表示将参与“特许招标”。
记者了解到,在“特许招标”的标书中,并没有排他性的条款,也就是说每家企业都可以和多家进行捆绑竞标。所以,通过多线布局寻找最优化的捆绑方案,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电价,是业界普遍认可的制胜法宝。
“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大家都希望尽可能多的与其他企业捆绑,提高中标的可能性。”秦明表示。
企业希望控制电价达到中标目的,并非毫无依据。
此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王骏就表示,“在这次招标中,电价只占六成因素,其余四成比重要看投标企业出具的经营管理方案是否科学合理。”
他解释,虽然能否中标并不完全取决于电价,但国家能源局希望通过竞争性招标,建立良好市场环境,推进装备研发并降低开发成本。在政府补贴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电价仍是竞标的主要参考因素。
王骏此言的背景是,按照《可再生能源法》规定,我国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超出火电标杆电价的部分,由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
目前,在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项目中,最终确定的税后上网电价为 0.978元/千瓦时。那么,以火电平均标杆电价0.3元/千瓦时为标准,就意味着海上风电每发一千瓦时的电,国家财政就要拿出将近0.7元/千瓦时的补贴。
即使是与2009年7月,我国根据区域风资源划分的四类风资源标杆电价,即每千瓦时0.51元、0.54元、0.58元、0.61元相比,海上风电也几乎没有竞争力。
“在海上风电增加的成本中,大部分来自海上运输吊装的费用。”明阳风电副首席整机技术工程师张学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根据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公司测算,在我国海上风电场项目中,风机只占到总成本的35%,其他成本来自于建设安装、运行维护、并网、管理和回收等部分,其中,建设安装占24%,运行维护占22%。
不过尽管建设安装在成本中所占比重如此之大,短期内这部分也没有太大的可能降低。以风电发展更具规模的欧洲为例,海上风电技术成本及运输吊装也占到总成本的49%,机械成本占21%,海上电缆和变压器的成本占16%。
“我们还没到降低成本的阶段,‘特许招标’就是为了摸一摸成本。”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告诉记者。
“虽然大幅度降低成本是不可能的任务,但与已经握有相对成熟安装技术的企业捆绑,在竞标电价上,还是可以有一定的优势。”上述了解明阳风电且关注海上风电发展情况的人士表示。
技术不是难题?
上述说法,在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的身上得到了验证。作为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的风场建设安装企业,虽然距离投标截止的日期还有一大半,它已经收到了很多捆绑的邀约。
“确实很多企业都来找我们了,我们也都还在谈。”三航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程师坦言。
据他介绍,为了东海大桥风电场项目,三航局自己研发了两艘船,一艘是被命名为“三航风范”的起重船,可以用于安装5兆瓦的风机;另一艘则是专业的运输船,一次可以运输两台3兆瓦的风机。
事实上,因为受风速、水流和波高等因素的影响,工程延误是海上风电场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最大不确定性。因此,东海大桥风电场34台风机仅安装就费时一年。
不过,上述工程师仍旧自豪于三航局开发的整体安装技术。“国外也都是使用这样的技术,为的是尽量减少海上作业的时间,我们的技术填补了我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他介绍,这项技术中的两个关键点是软着陆和精定位系统,前者可以避免安装时风机底部的磕碰,后者则大大缩短了吊装的时间。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安装风机的基础部分,也就是打桩。一位来自国外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士向本报表示了对安全的担忧。
三航局的工程师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那只是很普通的高桩承台技术,而且打桩是我们的专业,这对我们来说并没什么特别。”
上述海装风电的内部人士也表达了相同的意见,“我们中船重工最大的业务就是海洋钻井平台,比海上风电机组的规模大多了,钻井平台都能做,海上风电的基础、安装肯定都没有问题。”
比这两家国企更有想象力,来自江苏省启东市的民企道达重工日前对外宣称,他们可以像种树一样的“种风机”。
道达重工的一位业务主管告诉本报记者,他们的概念就是把海上施工转化为陆上施工,并不需要打桩,直接就把风机种进海里。
“相比于打桩的厂商,我们的成本更低,海上作业时间更短因此风险更小。”该业务主管表示,这项技术已经通过了“种植”测风塔的验证,40天左右之后,将在长江水域中用这样的技术“种植”一台风机,“长江水域的条件和近海差不多。”
他透露,道达目前已经与多家大型的国企和民企签订了捆绑合作的协议,“我们的技术在国内外都是首创的,很多厂商都感兴趣,但是我们不同意独家合作。”
对于各家企业普遍在技术上的自信,施鹏飞表示,“谁都可能有本事,三航局只是有机会显示了,其他企业的技术可能还没有显现出来。”
相比于他的乐观,上述来自国外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人士则表示了隐忧,“水洞学实际上是刚兴起的学问,它的仿真学还比较难,如何保证多年之后不出事?”
对此,上海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一位研究国外海上风电安装技术多年的咨询师表示,“我国安装技术可能有,但是与国外的距离还是很大,并不一定都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