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已从陆上“烧”到了海上。尽管我国海上风电开发大幕刚刚开启,但风电设备制造领域早已是硝烟弥漫。
本土企业的海上风机接连下线,外资品牌挟技术与经验重磅出击——面对这块香气扑鼻的蛋糕,闻“风”而动的各方无不是热情如火,志在必得。
但要杀进去并保有一方阵地,也并非易事。在这个对设备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内,制造商尤其是本土品牌所要面临的考验,远比陆上风电严峻得多。
外资品牌重磅出击
5月底启动的首轮海上风电特许权项目,被视为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迈入实质性阶段的一个信号。但这仅是一个开始,更大规模的海上风电开发即将展开。
据中国水利水电规划院副院长王民浩透露,“在未考虑电力市场消纳的情况下,2015年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500万千瓦,2020年有望达到3000万千瓦”。
在诱人的市场面前,风机制造商们无不怦然心动。
较早步入海上风电开发的外资品牌凭借技术与经验优势纷纷下注。德国西门子斥巨资在上海打造风电叶片生产基地,以之为平台开拓中国海上风电市场。
5月份,在宣布将于吉林省建设年产250台风力发电机制造厂的同时,西班牙歌美飒公司也明确表示,公司看好中国风电市场的前景,将在2012年初之前参与中国的海上风电项目。
而丹麦维斯塔斯还专门为中国海上风电市场推出了全新的V112-3兆瓦风机,使得海上风电之争日趋白热化。
“我们不仅作为风电机组开发商,还作为海上风电整体流程开发商,为用户提供完备的解决方案。”维斯塔斯中国区总裁唐玛勒透过记者表达了其对中国海上风电市场的热望。
本土企业攻势凶猛
但中国本土的制造商们正迎头赶上,在持续加强陆上风机研制的同时,第一二梯队的制造商们均已在海上风电领域提前布局。
在拥有1.5兆瓦潮间带机型的基础上,国电联合动力正在积极研发3兆瓦双馈等机型,该机型将于今年第四季度下线。
而除了3.6兆瓦的海上风机将于8月并网运行外,上海电气风电设备公司的2兆瓦风机已在江苏省如东潮间带风场顺利运行了数月,其5兆瓦的样机也将于2011年下线。显然,该公司为此准备充分:除了临港4万多平方米、年产1500台风机的制造基地,该公司还建设了风机整机测试系统,其位于江苏省的第二制造基地也将于今年8月竣工并生产2兆瓦、3.6兆瓦以及更大容量的海上风机,“公司的目的是将风电设备打造为继火电设备之后的又一个百亿产业,”该公司董事长祁新平透露。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也铆足了劲儿。除了研制5兆瓦海上风机,该公司还建立了国家海上风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海洋动力环境和试验研究室、海上风电机组安装研究室等,并在重庆、内蒙古、江苏建立了3个总装基地。
华锐风电也将于今年四季度推出单机容量5兆瓦的海上风电机组。
陆上风机质量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