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指出,风电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今,近1年的时间过去,纵观风电行业光芒背后隐藏的问题——投资过热、重复引进落后技术、关键设备依赖进口、跑马圈地、多数企业集中于制造环节、企业研发投入少等——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笔者认为,要改变上述问题,必须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采取实质性行动,以整合资源、完善产业链,加大研发力度,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
投资过热引发跑马圈地
我国是一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国家。据初步探测,可以开发利用的储量约有10亿千瓦。自2005年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法》,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起,风电产业就一直受到社会各方的大力追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这其中既包括国有发电公司,也包括一些外资和民营企业。因此,尽管我国风电产业起步相对较晚,却已经出现了投资过热的现象。
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风电累计装机2580.53千瓦,风电机组的整机制造商超过80家,叶片制造商超过50家,塔架制造厂100多家。其中,80多家整体制造商的产能预计已达到2000万~3000万千瓦,而我国每年新增装机容量大约在1000万千瓦左右,可见其产能扩张已远远超过了当前产业发展的需求。
产能的急速扩张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如引发价格战,形成自杀式的恶性竞争,给整个产业的发展带来不良后果。
尤其是2003年,国家发改委通过“特许权招标”的制度来确定风力发电企业的最终上网电价。由于这种竞价方式是“价低者得”,在此制度的驱使下,国内外许多大中型企业甚至个人掀起了投资建设风电场的高潮,个别地方甚至屡次出现企业以低于生产成本的电价中标情形,以抢占风电特许权项目。
盲目圈地、快速上马,其结果必然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并导致资源浪费。各大公司争资源、争设备、争管理运营人才等,甚至出现多家企业在同一风场重复竖测风塔的现象。
由于我国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国内有相当一部分风机无法并网。2009年7月,国家电监会发布《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指出,由于风电输出困难等原因,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粗略估算,全国约有1/3的风电装机并网项目处于空转状态。
另据有关调查,与2009年同期相比,目前我国风电整机的平均价格下降将近1000元/千瓦。
为遏制这一趋势,我国必须首先摸清风资源状况,大力培养专业技术队伍,加强认证检测工作,加快建立国家风电装备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和公共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