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风电设备产业已饱受产能过剩的争议,但国内众多企业仍旧摆开了扩充产能的阵势。
记者获悉,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新的生产基地,今年产能将达1000台。华仪电气(600290)(600290)旗下华仪风能的产能已经扩展到300-400台。
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副总汤文兵则告诉记者,“海装在内蒙、江苏、新疆的总装厂已经快建设完毕,产能将达到120万千瓦。”
“企业应该多研究政策法规,才能保证风电设备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
竞争代价必不可少
《21世纪》:去年以来,风电产业就一直被质疑过剩,但风电装机容量仍然增加得很快,有专家预计,到今年年底装机容量有可能突破4000万千瓦。您怎么看这种过剩的说法?
孟宪淦:我们说的过剩是指整机的装配厂。我个人觉得,不必过分担心企业过分的扩充产能。实际上那么多企业和资金,怎么控制?
这种发展没有办法按我们的设想方式走,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市场的竞争和优胜劣汰是必需的,这样才能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风机制造企业。国际上来看,几个大型的企业也是市场竞争的胜利者。
目前,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好的,已经向着自主创新、科技进步上前进。但是,企业也要研究市场的容量有多大,不能盲目发展,这是核心问题。
《21世纪》:一些企业也认为,政府的规划略显保守和滞后,所以要适当地扩大自己的产能,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孟宪淦:发展新能源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时候,国家有一个总体的目标。因为新能源产业要有国家的财政支撑,无论是给补贴还是上网电价,总是由社会、政府来负担的。
虽然市场经济下,政府不会对企业的限制过多。但企业必须研究政府的规划,来估算自己的规模。如果实现平价上网,那大家可以公平竞争、自由发展,但是现在不是。
目前,风力发电的市场主要还是在国内,所以要按照政府的规划做,否则就可能碰到麻烦。
出口要先练内功
《21世纪》:您讲到风力发电的市场主要是在国内,但是很多企业已经在向国际市场上发展了,都在积极地出口产品或者是制定出口的计划。
孟宪淦:目前,出口风机的数量还很小。2009年只出口了20台风机,28.75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