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机设备制造进入激战期 企业暗战“三出路”

风机设备制造进入激战期 企业暗战“三出路”

2010-08-0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浏览数:1855

  此外,姜谦认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向国际扩展的最大动因,还是国内的价格竞争。

  “相对于国内市场利润比较薄的现状,国外市场上风机的价格更加合理。”张学证实了这样的说法。

  不过,国外市场的吸引力固然巨大,但是对于众多中国企业来说,这仍是一个需要“跳起来摘的桃子”。

  “目前,国内风电企业唯一的优势就是价格比较便宜,但是这样的优势正在被弱化。”姜谦表示。此外,GE、Vestas等外企近期也有价格下调的表现,所以未来竞争会越发激烈。

  国内企业的优势正在被弱化,但在克服自身弱点上却不见明显进展。

  不同于其他产品,风电设备需要有2-3年的安全运行记录作为市场的培育期,而考虑到我国厂商在国际上最受诟病的就是机组的质量问题,所以即使“走出去”了,也并不一定能在短期内占据一席之地。

  此外,“不少企业依靠购买国外的图纸、关键的零部件进行组装,只要有钱就可以做,根本谈不上研发或者是完整的技术体系。”姜谦表示。

  一位来自国外风机制造企业的人士透露,“相比于见效较慢的自主创新,国内企业都更青睐技术合作。”

  可是这样的技术合作也给一些企业的国际化路途设置了障碍,“向国外发展的时候就涉及授权的问题,需要有市场转入认证。”孙洪刚表示。

  而国家可能也已经意识到了太依靠国外技术的潜在问题。于是,为促使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加大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准入标准》要求,企业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少于5%。

  开发风电场:“资源换市场”势头劲

  尽管国外市场诱惑巨大,但国内市场才是主战场。而随着风电设备制造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企业“摇身一变”,成为风电场开发商,以此带动自身风机的销售。

  “除了参加招投标,我们另一项主要的营销方式就是‘以资源换市场’。”华仪电气(600290)(600290)证券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她所说的“以资源换市场”,实际上就是自己做前期的风电场开发,所需的风机设备使用自家的产品。

  据了解,风电设备厂商从事风电场开发,一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只负责风电场前期测风,并不直接进入风电场运营;另一种则是设备厂商先将风电场运营一段时间,再伺机找下家出手。无论哪种方式,核心都是带动风机销售。

  “风电场的开发时间会比较长,仅测风就要集齐12个月的数据才能去报批。”该人士解释,华仪电气虽然开发了很多风电场项目,但是目前直接转换成订单的,只有在内蒙古三胜风电场的项目。

  记者了解到,2009年7月三胜风电场项目奠基,这个项目的一期、二期工程将分别使用了华仪电气生产的66台1.5兆瓦的风机。而去年一年,华仪电气的销售确认量也只有100多台。

  5月7日,华仪电气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浙江华仪风能开发有限公司(下称华仪风能)分别与中国华电集团新能源发展公司签署协议,将各自所持有的内蒙古三胜风电有限公司(下称三胜风电)85.5%、4.5%的股权转让给后者,转让价格为1620万元。转让后,华仪电气和华仪风能分别持有三胜风电9.5%、0.5%的股权。

  而6月8日,华仪电气又发公告称,其与黑龙江新源电力有限公司拟共同投资组建黑龙江梨树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暂定名)(下称梨树风电)。其中,华仪电气以货币或其他方式出资8500万元,占组建公司注册资本的85%。梨树风电将建设、运营、管理鸡西平岗风力发电场项目。

  公告称,该工程一期总装机容量49.5兆瓦,拟安装33台1.5兆瓦的风机。不过,这33台风机的销售最终还要取决于发改委对风场的审批进度和公司股权的转让进度。

  实际上,论及风电设备厂商开发风电场,国内最早的是金风科技。

  早在2007年,金风科技便成立了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天润),该公司后来成为金风科技实现BOT战略的操作平台,具体模式为:由北京天润设立项目公司投资开发、建设风电场,项目建设采用金风科技的风机,待风电场建成后再销售项目股权获得溢价收益。

  事实上,从金风科技的年报数据可以发现,风电场的投资效益确实可观。2009年,北京天润销售收入1.06亿元,实现净利润4139万元。

  除了华仪电气和金风科技,湘电股份(600416)、明阳的等都有相关的风电场开发业务。

  而作为“国家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风力发电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中船重工(重庆)海装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下称海装风电)也有意要加入这一行列,这将使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我们将和集团公司(中国船舶(600150)重工集团公司)一起来做这件事,有计划由海装风电牵头,成立新的公司。”海装风电副总汤文兵透露,目前,海装风电已经在做前期的测风工作。

  然而,短期看,开发风电场并不能成为风电设备制造企业的救命草。

  “不建议设备制造厂商把风电场开发当成主流业务。”金凤科技战略及全球发展总监周彤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

  她认为,我国风电经过几年大开发,一、二类资源基本已经被开发完毕,剩下的三、四类资源区,往往风力资源有限,回报率有限。

  此外,风电场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对单个制造企业来说,将是很大的负担,制造企业根本没有实力与五大电力集团去争夺风力资源,如果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负债的比例就会很高。除非制造企业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把风场卖掉,要不然资金压力就会很大。

  绑定能源企业:大树底下好乘凉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风电行业被疑过剩仍扩充产能 偏离“规划”存隐忧
阅读下文 >> 海上风电产业机遇中蕴含多重挑战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6839&page=3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