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进军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讲,专利问题不仅仅是潜在的法律风险,更是具体而严格的标准门槛。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介绍,在美国、欧洲这些主要的风电市场,一些准入标准和规范都是在像通用电气这些大公司的专利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国内的企业进入这些市场,准入门槛就是一个限制。
问题还不止如此。已经在海外市场摸索多年的金风科技对此深有体会,姚雨就表示,标准、政策、甚至反倾销、专利等风险,都是企业必须面对的“考题”;这些问题,都不是短期能够解决的。
长期筹谋
对于要走出去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来说,除了专利以及技术难题,要开发出适合当地条件的产品,对企业来说也是一个长期的考验。
据悉,Vesta和Suzlon进入美国市场时,从开设办事处到建立工厂所花的时间周期为16年和5年;其进入中国市场也同样用了9年和5年。
“攻克海外市场,不能简单地通过卖产品来实现,出口量的多少不是唯一评判标准。”姚雨说。2009年,金风科技的风机出口不超过20台,但是其在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主要市场的布局正在逐步展开。而与国外市场打交道的手法也越发娴熟;其宗旨就是“国际化就是要本土化”。比如开拓美国市场,金风科技先行组建了一个10人的业务团队,核心成员都来自于当地知名的风电企业,因此对发电环境、行业标准和专利以及政策等问题非常熟悉,而且,与当地政府打交道也更为顺畅。
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却仍然缺少长期布局的资本和意愿。“还是要以练好内功为主,首先是要保证国内市场,起码要20年运营不出问题,如果这个前提无法保证就贸然出口,可能影响的是国家整个的风机制造业。”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