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能源产业肯定是未来战略性产业,这是不容置疑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屈延凯8月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如果按照普通1?4的杠杆放大来算,国家的5万亿元投资即可带动全社会20万亿元的投资,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这将是个巨大的数字。由此所带来的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如果新的投资安排能有高效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做支撑,杠杆还可放大。”
巨额投资预期将带来的巨大蛋糕无疑让业界人士欣喜。然而如何抓住时机,高效地利用好这5万亿元投资,形成有效的投资形式、投资安排,民间不乏忧思。融资租赁业界知名专家、现代租赁网首席策划师沙泉指出:“如果政府投资采用直接拨款的形式,一方面资金很难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因体外资金太多,容易造成投资资金的流失。”
屈延凯对此同样表示了担忧。“之前的4万亿元投资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样存在许多不足。比如投资形式安排上,以银行贷款、扩大股本金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安排,并没有很好地拉动民间投资,同时也造成大部分国企财务结构上出现了资产负债比率过高的压力。”在新一轮投资高潮到来时,这些弊端开始逐渐显现。“鉴于能源行业的特殊性及国企自身特性,股权融资方式并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而国资委下达的资产负债率硬性考核指标也使得国企通过银行贷款等债权融资渠道融资难以实现。相比较而言,民营企业由于自身经营风险性较大,想贷而贷不到款现象普遍存在。”
问题的根源在于当前我国投融资体制不完善,从而导致投融资渠道不畅。“长期以来,国家的投融资体制一直延续的是‘谁决策谁筹钱,谁购买谁管理、谁使用,风险、收益自担’的基本逻辑,缺乏设备部分由第三方投入的资源配置机制,而设备投资往往至少占到投资项目的30%,无法达到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屈延凯如是说。要想破解这一难题,“在新能源的投资,尤其是新项目的投资财务结构上,应树立一种新的观念,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真正使新兴能源投资能‘好钢用在刀刃上’,起到带动社会投资百花齐放的作用。而融资租赁这一资产管理和发展理念的创新无疑是推动新兴能源产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首选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