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方风力发电网>聊市场 >行业分析 > 风电设备制造业谋求海外扩张 "走出去"大趋势

风电设备制造业谋求海外扩张 "走出去"大趋势

2010-10-18 来源:中国工业报 浏览数:1026

  “今年可能是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行业走向世界的一年。”在日前召开的2009北京国际风能大会上,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做此判断。

  在“潜在过剩”的阴影笼罩下,“为未来的产能寻找出路”,成了业内被提及最多的话题,而相关的设备制造企业,也纷纷将目光瞄向了国外。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国内风电巨头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挥起了进军海外的大旗。“五年内进入全球风能行业前五名”,金风科技的目标下,是我国风电制造行业国际化的勃勃雄心。

  “过剩”真伪

  连续几年翻番的新增风电装机容量,让我国一跃而至世界风电大国之列。截至去年,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已达到1.2万兆瓦,位居世界第四。而支撑其快速发展的,正是我国日渐崛起的风电装备制造行业。

  以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为例。在其目前18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容量中,有90%是国产化设备,利用率为98.65%。“国产设备质量基本可靠,可以支撑行业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这是华能新能源总经理赵世明的评价。

   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以及国家对风电设备国产化和规范化发展的支持,通过技术引进、联合研制或自主研发,我国的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关键零部件本土化生产能力已达到80%以上,兆瓦级风电机组也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而风电设备,也从过去的主要依靠进口,到2007年内资企业的新增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2008年我国内资的累计装机容量也达到75%以上。

  相应的,国内整机制造商也在短短几年时间,由最初金风科技一家的孤军奋战,飙升至目前的80多家群雄争霸。在充分展示了新能源产业朝气蓬勃的同时,这也成为该行业被多方诟病为“疯狂”、“失控”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年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接连下文,将风电制造产业列入了水泥、钢材等六大产能过剩的领域之一。

   但对于被贴上的“过剩”标签,该领域并不完全认可。相关企业,以及行业协会,都在不同场合予以澄清:在目前的80多家本土企业中,真正具有批量生产能力即年产100台以上的不超过10家,而年产超过1000万千瓦产能的只有3家,其他的或者样机刚刚下线,或者是在准备,“能不能做起来都不一定。”

  “现在装备供给还没有达到充分饱和的程度,”赵世明表示,目前华能新能源也只能在一线的3、4家供应商中做选择,好的产品技术依旧供不应求,“就在9、10月份,我还要给他们打电话———设备到不了,着急啊,我要请供应商吃饭。”

  尽管提法尚存争议,但潜在产能存在过剩倾向却是不争的事实。施鹏飞算了一笔账:由于国内面临电网制约,今后十年国内风场的建设速度可能会维持在年装机1000万~1500万千瓦之间,而前3家企业就可能占到90%左右的市场份额。而如果80家企业的产能释放,其制造能力也至少是4000万千瓦。

  随着市场增速减慢,“这么多产能国内肯定消化不了,我国的制造商必须要走向国外。”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贺德馨对记者表示。

  “走出去”大势所趋

【延伸阅读】

标签:

阅读上文 >> 国内外风电巨头加紧布局海上风电
阅读下文 >> 专家认为风电机组发展不可一味贪大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eastwp.net/market/show.php?itemid=7480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东方风力发电网

按分类浏览

点击排行

图文推荐

推荐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