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能新能源产业控股公司商务部经理宋育红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示,欧洲国家对新能源的优惠和补贴政策比中国要多得多。
“国内企业选择走出去,主要是因为国外的优惠政策比较好。”宋育红说,但企业采购什么样的设备,都是从性价比方面出发,国外制造业与国内制造业差距较大,国内风资源可以利用1800小时,但国外都在2000小时以上,因此中国需要更长叶片的风机,风轮直径要加大。
“我们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国内风机设备商反应很快,现在已经有87米的叶片了,而国外设备商同样获得信息,这四五年里却没有任何动静,只有德国一家设备做到了82米,但后来一直没有投过标。”宋育红说。
宋育红进一步示,评标的时候,企业都是计算每度电的成本,综合技术痕格、服务等多重因素。“风场也有进口的设备,但售后服务反应很慢,与国内设备商对比有一定差距。”宋育红最后示。
现在最让企业担心的就是,美国301调查是否会带来联动效应,如引起欧洲国家的样本参照。如果这样,中国的新能源产品将面临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贸易摩擦。
不过,包括李俊峰在内的多位专家认为,这次调查给中国的政府部门一次学习和借鉴,比如对风机的70%国产化率要求已经废止了,但是发出的文件比较滞后,就引起了误会。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示,过去中国的政府部门缺少国际贸易的管理经验,例如什么文件该作废,或者终止,一定要及时公示,“未来管理方面需要更加规范。”石定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