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关于我国新能源补贴政策的话题热度一直不减。5个月前,财政部等几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引来欢呼一片。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盛赞我国在新能源领域成为投资大国、产业大国,在绿色发展中抢得先机。但是进入10月后风向突变,美国先是宣布启动对华新能源政策301条款调查,随后又启动作为301条款一部分的302调查,点燃了中美间新能源贸易战的战火。美国的这一举动,是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又一实例,有其多种目的。
对此,国家能源局第一时间进行了反驳,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一是美方的指责不符合事实,使用了不少“据说”的数据,显然,这不像一个大国政府所为;二是中国各个方面对新能源企业的补贴总额微乎其微,而美国的相关补贴十分惊人,仅今年1至9月,已经通过现金支付方式给美国的新能源企业提供了46亿美元补助;三是近来外国风电制造商在中国中标的概率降低,主要原因是价格太贵中不了标,或者是不愿参加投标,不是中方歧视;四是美国打不赢这场贸易战,美国向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远大于中国的出口,真正受损的是美国。问答还详细回顾了美方一直拖延中美新能源对话沟通的过程,得出“美方更愿意得到的是选票”的结论。中国商务部也对美国的做法表示了遗憾,表示中国的绿色环保政策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美方的做法向外界发出了贸易保护主义的错误信号。
之所以罗列上述的问答,不仅是因为赞成其观点,而且是为了不在下面的讨论中遗漏重大问题,以免“抓了芝麻丢了西瓜”。我们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三方面:中国的新能源补贴实际情况怎样?是否违反WTO规则?应该如何积极应对?
第一个问题,中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应该说,近年来,中国出台了一些补贴政策,如果对这些政策进行大致梳理,大概可以分成几大类:税收优惠,包括减免关税、增值税优惠、减免所得税等;信贷优惠,比如对农村能源、沼气工程、太阳能推广利用进行贴息贷款等;价格优惠,比如上网电价等;此外,还有科研开发优惠,等等。
这些政策虽然看上去不少,但仍有不足之处:首先,总体上还是不系统、不完整的,分布在不同的文件中,由不同部门组织实施,难以形成合力。其次,新能源内部各个行业间苦乐不均,支持政策主要集中在太阳能、风电、新能源汽车三大领域,其他的新能源产业能够得到的补贴可能不多;再次,政府补贴主要用在研究开发和试点示范上,在拓展消费方面较少关注,也就是说,在其他领域存在的科研与市场“两张皮”现象,在新能源领域也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