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速发展的中国风电市场,愈加成为国际风电巨头关注的焦点。而当国外风电巨头在中国跑马圈地之时,国内企业也把触角伸向了海外。
韩俊良、武钢、吴佳梁、刘宏、祁新平。
他们是中国风能故事中的主角,他们带领着华锐风电、金风科技(002202,股吧)、三一集团、GE能源、上海电气(601727,股吧)这样一批风能行业中的明星企业。
10月14日,中外风能巨头企业的当家人在国际展览中心新馆聚齐。
坐在这些风能行业的领军人物中间,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客串了一回主持人,同他们探讨了风电行业中存在的企业国际化、企业竞争的核心力、产业政策、项目合作、产品质量等一系列的问题,让这些行业领军者们的思想进行了碰撞。
他们的言论和见解不仅是他们对过去各自企业发展历程的概括,也是对中国乃至世界风电行业的现状、格局以及趋势的总结和预断。他们未来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双面风电
问: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例达到15%的目标,风力装机容量达到1.5亿~2亿千瓦。面对这样一个发展形势,我们准备好了没有?我们的设备制造企业打算怎么做?目前,国内国际风电市场的现状是什么?
唐玛勒(JensTommerup,维斯塔斯中国总裁):风能行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要实现这一点,就要在整个价值链中培养优质的供应商,生产优质的产品。所有供应商应该联手跟客户合作,找出可持续解决方案,这样才能确保未来10~20年都有稳定的回报。
同时,还要让风电成为可再生能源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没有全面的现成的解决方案,因此风能行业的专业人士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另外,政府部门也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确保风能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这至关重要,如果离开这一点,那么在中国的风能供应就不会有可持续解决方案,我们需要政府的长期指导和政策规划。
韩俊良(华锐风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风能会在今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成为全球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角色,这已得到各国政治家和企业家广泛、高度的认同。有了这个前提,再加上我们所有政治家、企业家广泛的国际合作,才成就了中国在全球风能发展过程中快速、稳步和健康发展的新局面。
不过,其中有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比如质量问题、电网问题、协调发展的问题,我相信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广泛的实践、快速的进步和突破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来解决。事实上,所有人都在全力推动中国和世界清洁能源的发展,作为企业家更有责任把中国以风能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做好,真正实现一种快速的、跨越式的、持续的、高品质的发展。
武钢(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作为如此大的一个产业中的一员,我们希望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风电是解决替代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的主力军;第二,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风电受到了如甘肃、内蒙、江苏、新疆等地方政府的欢迎。中国风电产业在短短十年中,快速发展成了一个系统、全面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的行业,确实是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它从整机到零部件,包括设计、服务、金融,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成长的过程。
吴佳梁(三一集团副总裁):风电企业本身的问题还需要企业自己来克服。
第一,任何一个行业需要的行业竞争力都远远大于企业竞争力。如果这个行业没有竞争力,那么这个行业中的企业也就不会有竞争力。而谁来维持这种行业竞争力,主要靠行业的老大、老二,我们希望行业的领头羊们能共同承担起中国风电行业的历史责任。
第二,在于合作。中国企业最大的缺点就是相互之间不太合作,欧洲的企业这一点做得比较好。我希望现场的企业家可以共同合作,甚至跟国家相关部委机构联合起来,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验监测中心,这样既有权威性和投资实力,又可以避免企业孤军奋战。
第三,质量是行业至关重要的东西,是整个行业的生命力。所以三一集团的承诺就是“品质改变世界”。除了产品质量还包括服务质量,这是目前我们正在身体力行的事情。
查德礼(JesusZaldua,歌美飒中国区总裁):歌美飒是来自于西班牙的公司,进入中国大概有十年时间,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在中国的经验。中国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如果事情做好了,一切都会非常的好;如果做坏了就会一塌糊涂,因为这个国家太大了,所以我们必须考虑这一点。
可持续发展在我们眼里是要达成的首要目标,而且要事先避免出现问题。可持续发展有三大支柱:首先是能源,我们必须要向客户提供方案,使客户能够以有竞争力的成本来生产能源;其次是增长,我们要在中国不断地发展,在风能行业就必须有持续的发展;再次是效率,效率意味着我们的资本应该得到有效使用,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客户能够实现资金效益,能够获得资金并实现投资回报。
祁新平(上海电气风电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节能减排工作,中国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通过这几年的发展,中国的风电又创造了一个中国速度。作为制造商来讲,自身要先练好内功,而进入国际市场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风机制造企业最近有很多机会,很多国外的风场都有需求。在整机商走出去时,我们希望更多的零部件商也能走出去,到国外发展,提高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