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统计显示,自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之后,中国风电产业的商业化市场就开始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一直到2009年,中国风电产业都是以每年超过100%的速度迅猛扩展。而2010年全国范围内正在上马的新风电项目约有378个。
“国外风电行业也经历过快速发展的过程,但绝对没有国内这么疯狂,没有出现过这么多企业同时一哄而上的局面。”叶毅对《每日经济新闻》介绍称,“三年前还是卖方市场,大家都觉得是个暴利行业。转折就出现在2008年底,从那时开始就瞬间转入买方市场。”
而一位风电企业的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介绍,现在全国只要是稍微有点风电资源的地方基本上都被瓜分完毕,“大多数都是被国有电力企业给圈走了,民营企业也有一些,但是比例很小。”
据中国电监会发布的报告称,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了亏损,近1/3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的状态。
民企生存空间受挤压
“无论是风电设备制造还是风场建设都需要一笔巨大的资金投入,国有电力企业因为有着良好的政府背景而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这是一个良性循环”,风电工程师程治和对《每日经济新闻》坦称,“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不足,他们未来面对竞争压力将非常巨大,很多民营企业现在的情况已经是非常尴尬。”
叶毅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有大批民营企业被挤出这个领域,虽然风电市场空间非常广阔。“按照国际行业规律,一台风电机成本完成回收最快也要4到7年,在国内估计要在10年以上,所以很多企业会出现成本都没有收回就已经不在了的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国内五大国有电力集团基本上都在风电领域有投入,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以前没有参与进来的国有企业,现在也都开始涉足。据说,三峡集团现在也准备大手笔投入风电项目。”
如此一来,民营风电企业的生存空间将更一步受到挤压。据中国能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最新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中说,随着业界对国产风机设备质量的担心加剧,2011年和2012年将是国产风电设备的大考之年。